现在春季气温回升,正是蘑菇生长的好时机,小心别误食了有毒蘑菇。蘑菇又称蕈,属真菌类生物,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然而,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辨别困难,导致误食中毒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已知毒蘑菇种类超过400种(包括可疑有毒蘑菇)。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之中。并且由于蘑菇中毒与烹调方法、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误食了有毒请及时就医。目前根据中毒作用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五型:
1. 胃肠炎型
进食后 10 分钟 ~2 小时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但严重中毒者可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 神经精神型
进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除出现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可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预后大多良好。
3. 肝脏损伤型
进食后数小时 ~30 小时发病,少数在半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轻度中毒患者脏器损害不严重,直接进入恢复期。多数中毒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 1~2 天的“假愈期”,此时谷丙转氨酶已经升高,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有出血倾向,经积极治疗,约 2~3 周后渐趋恢复。少数病例呈爆发性经过,因肝性脑病、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少数病例有心律失常、少尿、尿闭等表现。
4.横纹肌溶解型
除消化道症状外,还可出现腰腹部疼痛、无力、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严重溶血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 光敏性皮炎型
进食后24~48 小时发病,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该型一般预后良好。(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