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

为国家写史 为人民立传

2021-11-08 15:31:15    人民日报

新的征程上,加快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创新发展,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当代中国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首先,要以正确党史观为引领。正确党史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体现对党的历史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深刻体现党史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当代中国史与党史紧密相连,当代中国史研究要以正确党史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要内容,深入探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从各个领域和角度深入总结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探索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规律。其次,要树立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要求我们树立大历史观,把当代中国史置于整个中国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来研究,贯通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深刻揭示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树立大历史观,就要从长时段、历史大势和国际视野深化对新中国成立历史必然性的研究,深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善于在对古代、近代中国历史的深入思考中鉴古知今,在对当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中总结历史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要主动运用大历史观挖掘整理史料、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理论与方法,深化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研究阐释。

完善学科体系,是推进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在当代中国史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通史性、时期性历史研究中,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等;在系列性专门史、专题史研究方面,无论是经济建设史、政治建设史、文化建设史,还是社会建设史、生态文明建设史,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叙事体、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纲目体、典章体的研究编纂成果也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等。当代中国史研究要在总结已有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与特点,巩固基础学科、发展重点学科、扶持交叉学科、培育新兴学科,不断完善学科体系。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不断深化研究。二是推动文献学、档案学、口述史学、文物学和国情调查等史源与史料学发展,并辅之以方法论意义上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考据学等研究。此外,还要以历史研究为主,推动其他相近、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交融,进一步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以复合性交叉性的理论与方法、工具与手段,推动当代中国史新兴学科发展。

(作者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实践逻辑
下一篇: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指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