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发出“破晓之声”

2021-09-22 15:31:40    辽宁日报

锦州市老城区人民街京哈铁路桥洞的西侧,一所名为“锦州铁路高中”的学校颇为引人注目,绿树掩映的校园内书声琅琅。90多年前,这里曾有另一个名字:东北交通大学。

当年东北交通大学东南角,原张学良校长办公室,现在已经成了东北交通大学遗址纪念馆,透过展板上发黄的照片和展柜里的实物,记者重温了90年前闻名于世、在东北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往事。

400人共赴抗日使命

1931年9月27日,流亡北平的东北爱国人士在北平西单牌楼旧刑部大街12号的奉天会馆东院哈尔飞大戏院正式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当时参加会议的共有400多人,绝大多数为东北籍青年学生。大会推举高崇民、阎宝航、黄显声、王化一、卢广绩、彭小秋、熊飞、车向忱、杜重远、陈先舟、王卓然等27人为救国会委员,在全委会上,又选举了高崇民、熊飞等9名常委(翌年1月救国会重新改组时,黄显声被选为执行委员)。大会一致通过了“抵抗日本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的宗旨,并将奉天会馆东西两院作为救国会办公地点。

锦州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专职研究员张桂芝告诉记者:“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二天,高崇民等人撤退到锦州,在路过沟帮子时,成立了锦州抗日救国会,就是后来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雏形。在成立大会上,他说,过去我不知道天生我为什么,现在知道了,就是让我抗日,收复东北失地。”

1931年11月5日,在救国会的组织下,600多人组成请愿团,南下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对日宣战。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宣传,救国会还组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宣传队和“亡省日纪念会”,向平津等地大中院校师生和市民报告日军在东北的暴行以及义勇军抗战近况。鼓励青年学生做好抵抗日本侵略的准备。同时,救国会还创办出版了《救国旬刊》《复巢》《东北通讯》等刊物,用大量文章揭露侵略者在东北的暴行。

救国会执行委员杜重远在长江流域诸多城市举行了数次宣传抗日的演讲,每次听众千余人,“据说他在某中学演讲结束后,当即就有爱国青年开始组织抗日活动!”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景毅说。救国会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斗争,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高潮,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不仅是全东北第一个抗日救亡团体,也是在全国最早扛起抗日救亡大旗的民众组织。”张桂芝说。

组建56路抗日义勇军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最大历史功绩,无疑就是成为抗日义勇军的中坚力量以及对抗日义勇军的倾力支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沈阳被占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行署迁往锦州,具体工作由辽宁省警务处处长、救国会委员黄显声主持。

在这期间,黄显声积极与救国会相互配合,以锦州为大本营,在辽西大力发展民众武装,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到1932年3月,黄显声和救国会委任的抗日义勇军共有56路27个支队6路骑兵。黄显声原计划在辽西一带组建义勇军8万人,后来快速发展的形势远远超过这个计划,达10万人。为此,黄显声被世人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

救国会为了提高义勇军的政治、军事素质,加强通讯联络和医疗水平,先后成立了“政治训练班”“干部训练班”“无线电通讯训练班”“救护训练班”等,从东北籍学生中挑选一批学生,分别进行短期训练,主要学习“对军队的政治工作”“对民众的政治工作”以及学习游击战术和爆破、通讯、收发报等技术,然后派到各部义勇军中去工作。通过上述工作,各部义勇军在政治、军事素质方面有了普遍提高,加强了救国会对各路义勇军的指导,提高了义勇军各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

与此同时,救国会还通过募捐等方法给予义勇军大量经费和物资支援,据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回忆,救国会成立两年多时间,共派出70多名政治工作人员,到各地义勇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援助义勇军的枪弹和其他军需物资无法计算,仅款项就达到38.7万元。

1933年7月,救国会被国民党政府强令取缔被迫终止活动,但救国会的很多成员,并未停止抗日救亡活动。不久之后,他们大多直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团体和抗日部队,继续将抗日的火种延续。

“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意义堪称伟大。”张桂芝向记者表示:“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种尝试,为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报记者 赵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份历史文献中的“九一八”
下一篇:共产党人在救国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