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因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南的小天岳峰后而得名,之后书院数易其址,于嘉庆年间更名为昌江书院。清同治六年(1867年),因昌江书院院舍颓败,时任平江知县麻维绪遂倡议平江士绅慷慨捐资,在平江县城东南新修建了一所书院,复名“天岳书院”。在湖南诸多古代书院当中,天岳书院并不算古老,但却独具特色,其不仅是平江的重要教育场所,更是平江革命历程的见证者,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百年风雨弦诵不绝
天岳书院地处湖南,承继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具有鲜明的革新意识,历经风雨而弦诵不绝,培育和造就了大批优秀学子,为平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岳书院建成之初,教学内容以讲授“四书”“五经”为主。清末书院改革之风骤起,天岳书院也积极加入了改革行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平江知县冼宝榦发布变通书院课程告示,宣布修改天岳书院课程设置,开设实学课,意在“兴实学而起真才”,期望学子们“力戒虚憍,勤加懋勉,从此学归有用”。为保证改革效果,冼宝榦还专门写信给自己的同乡兼好友——时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希望对方能在购买图书、购置仪器、聘请教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此时的天岳书院已经不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在其自我革新的过程中,承载着湖湘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自觉探索与实践。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达了书院改制上谕,天岳书院也加快了革新步伐。辛亥革命之后,平江地区的学校数量迅速增加,但师资却较为匮乏,周士鹄等人遂于1919年在天岳书院创办了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有效缓解了平江地区师资紧张问题。1925年,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改为平江县立中学,校址仍设在天岳书院,后因受内战影响而停办,天岳书院成为驻军之所。
抗日战争时期,平江屡遭日军侵袭,但坚强果敢的平江人民毅然坚持在战火中兴办教育。1941年,在有识之士的多方奔走呼吁下,平江县立中学在临时校舍恢复办学,次年迁回天岳书院开课,战火硝烟中的天岳书院再现琅琅书声。1944年,平江县城沦陷,平江县立中学师生被迫迁移,迁移期间非但没有停止办学,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1945年9月,学校重返天岳书院开课。新中国成立后,平江县立中学继续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扩大办学规模,其间数次更名,于1958年更名为平江县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从天岳书院到平江一中,这座创办于清代的书院仍彰显着蓬勃生机。
一声惊雷星火燎原
20世纪初的平江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但却阻挡不了平江人民投身革命的热情。大革命时期,在天岳书院中办学的平江县立师范学校、平江县立中学的学子们挺身而出,以各种形式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之后平江革命史上的数次重大事件也都与天岳书院联系在一起,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平江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平江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了数次武装暴动,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的同时,也引起了敌人的疯狂反扑。1928年6月,湖南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到平江地区,其中第一团第一营就驻扎在天岳书院。此前,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已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联系发展了一批党员,逐渐掌握了第一团的主要武装力量。1928年7月中旬,彭德怀偶然得知第五师的黄公略等人的共产党员身份不慎暴露,国民党湖南当局已电令逮捕。事出紧急,彭德怀遂与滕代远一起,召集第一团的共产党员秘密开会研究对策,最终决定以“闹饷”的名义立即发动起义,起义指挥所设在天岳书院后面的一所茅屋中。
7月22日上午,起义队伍在天岳书院的操场上举行誓师大会,彭德怀宣读了誓词,号召士兵们不再为军阀卖命、打倒土豪劣绅、救出受苦受难的百姓。彭德怀的慷慨陈词,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响应。下午,参加起义的数百名士兵颈戴红巾、全副武装,向平江县城发起攻击。不到半天时间,起义队伍就占领了平江县城,解除了数千反动军警的武装,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活捉了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解救了被关押在狱中的数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平江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同时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天岳书院也从此与平江起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打上了鲜明的红色烙印。
烽火岁月铸就荣光
平江是一块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每个关键时刻,几乎都能看到平江人民义无反顾、奋勇向前的身影。平江起义后,天岳书院在烽火岁月里继续书写着红色篇章,红色光辉更加耀眼。
1930年7月,为反击国民党“进剿”,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攻占岳阳城,敌人闻讯紧急调集兵力实施反扑,趁敌人兵力尚未集中之机,彭德怀带领队伍主动撤离岳阳进入平江,进行休整和补充,为攻打长沙做准备。7月22日,军民在天岳书院操场上举行了纪念平江起义两周年和攻打长沙誓师大会。在随后的几天内,红三军团一举攻下了长沙城,宣布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令敌人大为震恐,极大地提振了革命士气,提升了红军的影响力。
1944年,为增强华南抗日力量,党中央从八路军第359旅中抽取部分兵力,南下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队伍一路南征,击退了日伪和国民党顽军的数次围追堵截,于1945年3月下旬进入敌人兵力薄弱的平江境内。此时,国民党顽军亦趁机进驻平江三眼桥一带,企图阻止我军继续南进。3月26日,我军兵分两路向平江县城挺进,左路在三眼桥击退了国民党顽军,右路争取了平江县警察局局长的支持,顺利解放了平江城。当晚,我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进驻天岳书院,天岳书院的红色历史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9年7月,国民党在湘爱国将领程潜、陈明仁派出代表与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谈判代表团在天岳书院举行会晤,商谈湖南和平解放相关事宜。8月4日,程潜、陈明仁发出和平起义通电,宣告湖南和平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湖南为依托苟延残喘的企图,天岳书院也成为了湖南和平解放的见证者。
岁月不居,时光流转。历史的脚步已经远去,但天岳书院的红色记忆却更加鲜明,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