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系统地概括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则性要求,并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两个结合”。这为新的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坚持实事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理论,具有跨越国度、超越时代的价值,这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和进行的各种斗争实践都归于失败,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能够满足中国需要的理论指导,没有用这种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当时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的呼声反映时代精神本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其时代精神要求铲除使人成为异化、片面化存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这种时代精神的状况和新生成的时代价值相契合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用以武装自身和改造社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蕴藏着深刻的真理性力量,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品格、实践性特质、创新性品质。在当今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命力,在于实际的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答中国的实际问题,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可以说,坚持实事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僵化的抽象的教条,其作用的发挥,全在于实际运用,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样,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才成为活的马克思主义。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分析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 “三大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洞察时代大势彰显高远追求世界视野
一个民族或国家总是处于一定的时空方位,这一时空方位构成该民族或国家发展的限定性时代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洞察时代大势,回答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时代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时代是大时代,而这种大时代蕴含的是人类社会的世界性内容。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具有世界性的,是承载着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理论。在理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民族性而忽视世界性,不能狭隘化而遮蔽本就具有的世界视野的共产党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视野,也有为人类作贡献、构建未来美好社会的高远追求。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其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世界化的维度,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既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更重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世界意义和对人类进步的价值。百年中国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视野日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世界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时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且是包括世界历史发展进入新
阶段的时代,中国新时代与当代人类整体发展具有本质联系,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问题与世界的问题具有内在一体性,中国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世界问题的解决,世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国提供智慧和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引领新型全球化不断朝着包容发展、共同发展的方向演变。与之相结合、相呼应,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立场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人类价值共识,并实事求是地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蕴含着世界视域,并通过世界视域表达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注,对追求人类未来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在更富于时代精神的意义上继续向前推进。
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被接受,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二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先天因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持久地扎根于中国人内心的深层次原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力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来表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思想,邓小平同志用“小康社会”来描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些都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使得马克思主义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获得全社会广泛认同和强烈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作出的深刻论述中,坚持将二者结合起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文化根基。如,引用“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把不忘初心与中国古代心学结合;引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表达我们党的执政效果要由人民来评判;引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共产党人要有人民情怀; 引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用“民胞物与”,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如“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进一步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上下功夫,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要反对把语言、思维、习惯等民族差异加以绝对化的这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对接的“怀疑论”,也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式解读进行彻底的“儒家化”甚至“封建化”篡改的“复古论”,谨防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素渗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融合,基于时代性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破解的智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15个关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同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等。要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思想观念,或赋予马克思主义原则以中华文化新内涵,从而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扩展马克思主义系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在文化契合、认同的根基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系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徐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