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永不磨灭的记忆

——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2021-07-12 15:34:35    陕西日报

 长征路上,红军书写、錾刻各种标语无数。

1932年、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红七十四师战略转移,先后途经宝鸡地区的凤县、太白县、眉县、宝鸡县(现陈仓区),他们书写标语,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播撒革命种子。

6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秦岭深处的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看见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安家中的一面土墙上,至今仍留着一条当年红军路过此地时书写的标语:“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

红二十五军留下标语

“当年红二十五军翻山越岭,经过我们皂角湾村时,带领贫苦百姓打土豪、分田地。他们留下的标语就是证据。”李云安说。在他的介绍下,红二十五军长征过境皂角湾村的情景仿若再现。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遵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向鄂豫陕边实行战略转移。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0名指战员,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领下,冲破人数2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河南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出发,经过20余天的艰苦转战,从豫陕交界的铁锁关入陕,计划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3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在洋县华阳镇击溃国民党陕西警备第二旅后北上,过石板沟进入二郎坝、皂角湾等地。当时正是春荒时节,许多人家里揭不开锅。为解决群众困难,红二十五军打开土豪许云开和保长朱万德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副军长徐海东住在皂角湾农民向安根家里,用向家的粮食做了一顿饭,付了四五十个铜板,临走时看到向安根衣衫单薄,就送给他一件衣服。红军战士用胡成风家的粮食做了一顿饭,主人不在,便把8枚银圆放在他家的香炉里,并在墙壁上贴了张字条:“胡成风老先生,给你的银圆请查收。”军政治部在皂角湾的祠堂土墙上刷写了“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的标语。随后,部队向南行至城固县小河口,发现国民党部队防守严密,遂返回皂角湾、二郎坝,向南再次进入华阳,在陕南开展武装斗争。

7月16日,红二十五军经户县(现鄠邑区)、周至,沿秦岭向西挺进,沿途刷写了“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红军是抗日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队伍,是打富济贫的队伍”等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红军的宗旨。国民党军队侦察得知红二十五军在秦岭山区活动,立即派兵展开围追堵截。为摆脱追兵,红二十五军兵分两路向西挺进,在皂角湾会合。

7月31日,红军到达陕甘咽喉重镇——凤县双石铺,并全歼尾追而来的胡宗南别动队的4个连。听闻胡宗南部主力全部西调,红二十五军当即决定西出甘肃,牵制胡宗南部主力,掩护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8月2日,红二十五军北上,经甘肃两当、天水,过秦安、静宁,出击宁夏西吉,翻越六盘山。经过多日转战,红二十五军于9月15日在延川县永坪镇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成为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毛泽东称赞红二十五军的北上长征为中央红军当了向导,“为革命立了大功”。

一家三代,守护红军标语86载

86年前,红二十五军在皂角湾留下“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的标语。这条红军标语为何能留存至今?一切要从李云安的爷爷李定慈说起。

1935年3月,红二十五军从洋县华阳镇北上到太白县黄柏塬镇的二郎坝、皂角湾等地,李云安的爷爷、湖北籍战士李定慈就在这支红军队伍中。

“爷爷给我讲过,部队到达皂角湾后向南行至城固时发生了战斗,他受了重伤,就按照上级安排,留在城固的一个村子里休养。”李云安说,养伤期间,李定慈总是担心部队走得太远,自己跟不上,伤口还未痊愈,他就迫不及待地启程追赶。走了四五十公里,李定慈腿伤复发,此时他正好到达皂角湾,看见了土墙上红军留下的标语。

李定慈想着,既然跟不上部队了,总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决定留在皂角湾,守护好这条红军标语。他赶走了想要重新翻修祠堂的财主,劝走了前来捣乱的孩子,放弃了跟弟弟李定秀去福建定居的机会……这一守就是39年。

1974年,久病卧床的李定慈把家人召集起来,指着墙上的标语说:“因为有了红军,我们穷苦人家才有了饭吃,以后你们要和我一样守护好这条红军标语。”之后,李定慈去世,李云安的父亲李明富接过了守护红军标语的担子。

1980年的一天,倾盆大雨,眼看着这条留在土墙上的红军标语将被损毁,李明富先是扛来木头把土墙支稳,然后找来油毡、塑料布把红军标语盖住,最后又把自己身上的蓑衣脱下来盖到墙头上。所有的事情干完后,他站在雨中默默看着红军标语,全然不顾自己被雨淋湿……这件事后,李明富病了好几天。

2008年,李明富去世,李云安接过了守护红军标语的重任。他多次找到太白县文化馆的同志,咨询是否有更好的保护办法。在太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文化馆给这面红军标语土墙装上了有机玻璃罩。如今,这里已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黄柏塬镇投资30多万元,将红军标语附近的4间老房子改造成红军标语纪念馆的展厅,全面介绍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新展馆建成以后,内容更加丰富,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李云安说,他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记者 田锡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新的赶考之路书写荆楚新篇章
下一篇:南梁精神孕育形成的历史揭示了什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