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小镇里的红色星火——探访蓝田县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2021-07-09 16:22:08    陕西日报

在秦岭腹地有一处被称为“五龙捧首,三水浮舟”的人间福地,它就是被喻为“明清老街,红色古镇”的蓝田县葛牌镇。这个坐落在秦岭深处的偏远小镇,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时在这里创建革命政权及留下的英勇斗争事迹。

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下突进葛牌镇,随后成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

“夜已静,星儿近,红军进了葛牌镇”

沿着沪陕高速一路走来,从蓝田县葛牌出口驶出不远,过小桥流水,步蜿蜒村道,迎面便能看到一座刻着“葛牌古镇”的牌楼,向往来的人们昭示着葛牌镇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1934年冬,年味渐浓,葛牌镇街上来了几个年纪约十八九岁、边敲边唱的卖唱姑娘。原来,她们是红二十五军的女侦察员,化装到此是为了侦察地形和敌情。摸清了镇上的地形地貌和敌人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后,几人迅速离开。

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突进葛牌镇,仅半个小时战斗结束,红军就此扎营进行休整。秦岭深山的冬天,雪花飞舞,寒风凛冽,年轻的红军战士大多身着单衣、脚穿草鞋,但为了不打扰群众,没有一人要求进当地群众家里取暖,而是在街后空地或者老百姓的房檐下铺草宿营。第二天群众知道此事,编成歌谣称赞红军:“夜已静,星儿近,红军进了葛牌镇。打开背包就地睡,不声不响不扰民。”

“红二十五军尽管不是长征主力部队,但却是长征途中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队伍。”蓝田县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馆长耿宏刚表示,红二十五军是长征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部队。出征时,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3岁。这些年轻的红军战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毅然撑起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大旗。

“红军爱咱老百姓,百姓爱咱苏维埃”

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期间,成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老百姓奔走相告,庆祝穷人有了自己的政府。据史料记载,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五星县(商、山、蓝、镇、柞)的一个区级政权组织,管辖的地区包括现在蓝田县的葛牌、草坪、玉川、蓝桥、红门寺等8个乡级政权组织。全区面积有765.3平方公里,294个自然村,5万余人。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当天,就提出“五抗”口号,组织贫苦群众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随后,又发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申明“苏维埃商业政策的原则是保证贸易自由,反对奸商,取缔一切苛捐杂税厘金关卡,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布告一经发布,激起千层浪。

红二十五军宣传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财,解决贫苦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打击垄断市场、哄抬物价的葛牌镇“逢元和”商号,对其他中小工商业户给予保护,支持其发展,从而稳定了葛牌镇的集市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镇压了长期欺压群众的联保主任鲍学义、草坪乡勇山沟劣绅周文郁、瓦屋庄劣绅贾奎、葛牌镇民团团长郑效仁的帮凶王吉安等人;没收了“逢元和”商号粮食两万斤,没收梨园沟、金坪、铁索桥、七里店、瓦屋庄等地财主、大户的粮食、棉衣钱物等,分配给贫苦群众。这些举措,改善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当地市场,稳定了商业秩序,得到贫苦群众的衷心拥护。

“打土豪,斗老财,穷人个个笑开怀;红军爱咱老百姓,百姓爱咱苏维埃。”当地民众创作的反映当时伟大斗争的红色歌谣,至今流传……

“要跟红军走,要随苏维埃”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战略转移。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停止了工作。

从1935年2月至7月,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却成为这支英雄部队长征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被迫防御到主动出击、由迂回行进到发展壮大,翻开了红二十五军长征中闪光的一页。葛牌镇红色政权的创建,无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还是在红二十五军战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葛牌镇红色政权的积极影响和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播下的红色种子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生根、长叶、开花、结果。“要跟红军走,要随苏维埃。”当时传唱的歌谣,充满了群众对红军的爱和不舍。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是在原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上仿原结构修建的纪念馆。”耿宏刚说,1997年,蓝田县委、县政府在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原址上修建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并保存了原有的仿古四合院式建筑。纪念馆占地800平方米,展出资料照片400余幅。

铜火盆、松油灯、红军鞋,战士们作战用的大刀、步枪……纪念馆内的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向人们诉说着腥风血雨、壮怀激烈的战争年代中的故事。在这里,人们仿佛能嗅到战场的硝烟、听到冲锋的呐喊。

烽火岁月虽已渐行渐远,而葛牌镇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让这片红色土地在和平年代仍闪烁着不朽的光芒。(本报记者 秦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亲历屈辱到尽享安宁——亲历“七七事变”耄耋老人宣讲抗战历史
下一篇:不灭的明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