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浙江嘉兴——“红船精神”处处可见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谱新篇)

方 敏    2021-05-14 16:20:58    人民日报

初夏,嘉兴南湖,阳光照耀下的红船,熠熠生辉。

谈及对嘉兴的印象,很多人都会称赞——坐公交,这里的人们遵守秩序、低语交谈;图书馆多,馆里看书的人也多;遇到困难,很轻松就能找到“红袖章”志愿者……

有人问,嘉兴这座城的精神财富源自哪里?答案是“红船精神”。

红色文化滋养文明城市

谈及红船,嘉兴人言语中总是透着自豪。

10多年来,嘉兴市将弘扬“红船精神”纳入市委总体工作部署。历届市委市政府努力让红色基因在南湖畔代代传承、让兴党血脉在红船旁生生不息。

前不久,几十名来自嘉兴市级机关的党员干部,在南湖红船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集体瞻仰红船后,几名基层党员以“微党课”的形式,讲述身边党员的故事,分享自己对使命的理解,获得阵阵掌声。

近年来,嘉兴开拓“红船微党课”等品牌,每年组织开展理论宣讲2.5万余场,现场受教育人数超200万人次。

力争把建党圣地建设成为党建高地,是嘉兴发扬“红船精神”、为文明城市铸魂的重要举措。

嘉兴市区创新设置了红色城建驿站、“小区党建客厅”,社区建设“红哨联盟”“红色物业”;嘉兴桐乡市在楼宇中推行“一会一站一课”模式,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党群服务站,开设楼宇课堂,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在“红船精神”指引下,嘉兴文明城市建设佳绩频出。到2019年底,嘉兴全市顺利实现浙江省文明县(市)全覆盖,创建质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现有县级以上文明单位2746家;县级以上文明村镇769个,建成率97.7%,比例领跑浙江全省。

让“红船精神”深植心间

嘉兴将“红船精神”的传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部署,一同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窗口单位,形成了价值观宣传引导的“嘉兴模式”。

走进位于海盐塘路的嘉兴市图书馆,展板上一年12个月的活动主题、时间和地点列得清清楚楚。“这只是总馆的活动,18个乡镇(街道)分馆的活动更丰富。”馆长沈红梅介绍。

红色图书展示、红色电影展播、党建讲堂宣讲……近年来,嘉兴市图书馆紧扣“红船精神”,一年举办活动5000余场,参与者遍及城乡、由老及少,人气十足。

城里有讲堂,农村有文化礼堂。围绕“建红色礼堂、融红船精神”,嘉兴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礼堂培育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2019年底,嘉兴累计建成文化礼堂791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近日,在嘉兴市嘉善县罗星街道和合社区的文化礼堂,老党员盛伟民讲了一堂嘉善的红色革命历史课。“原来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这里。”社区的小孩子们听得有滋有味。始终立足本土红色基因,和合社区文化礼堂依托传统文化载体、聚集乡贤力量,积极开展各类接地气的红色主题活动,被列为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员成为文明建设先行军

创建文明城市,人民群众是主体,冲在前面的是党员。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24.6万多名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抗疫。全市50例患者全部治愈,1578例密切接触者得到有效管控,3.8万名医务人员零感染。

生前两袖清风、无私奉献,身后捐赠遗体的老党员林春华;危急时刻从火场浓烟中成功救出多名妇女儿童的村干部吴晓东……让党员成为文明城市建设先行军,嘉兴注重发现来自身边的典型。每年,嘉兴都举行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党员。

8次挺身而出挽救8条生命,勇者无惧的普通村民褚天荣;面对24万多元大额现金毫不动心,一分不少归还失主的保安叶金龙……在嘉兴,文明聚沙成塔,实现了一群人带动一座城。

危急时刻,有党员站出来;平日奉献,也有党员站出来。当前,嘉兴市有18.1万名党员志愿者活跃在服务一线,9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开展服务。

“用党员的‘辛苦指数’来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红船精神’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嘉兴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初心始发地 见证新奇迹
下一篇: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