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涌现了一批湖湘革命先贤,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出自同一所学校,即“湖南自修大学”,这是中共第一所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
雕梁画栋、黛瓦白墙,湖南自修大学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中山路74号,占地面积991平方米,是一座单层三进四合院,在闹市中显得古朴肃穆。
原址为曾国藩祠堂,始建于1875年。1914年,刘人熙(蔚庐)等人为纪念明末清初伟大思想家王夫之(船山),在此创办船山学社,研究传播船山的学术思想,对很多进步人士产生了重要影响,极一时之盛。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后回到湖南。为了培养党的干部和掩护革命活动,与时任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商量,利用社址于时年8月16日创办湖南自修大学。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毛泽东亲笔题写下“船山学社”四个大字表于门首。
学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想与革命精神,毛泽东亲自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和《湖南自修大学入学须知》。
为筛选志同道合之士,在《创立宣言》和《入学须知》中号召“变被动的求学为自动的求学”,要改变师生之间“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培养模式,明确“我们的目的在改造现社会,我们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通过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考量选拔,湖南自修大学既“开一代风气之先”,又汇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1922年7月,毛泽东邀请李达担任自修大学校长,主持教务。1922年9月,为集中培养文化水平较低的革命青年,自修大学附设了补习夜校,毛泽东任指导主任,夏明翰任教务主任。每逢周末组织晚会,大家谈论时事,鼓励学生在工人中进行社会调查开展革命实践。当年10月,毛泽东等人组织了长沙泥木工人罢工斗争,取得争取增加工资和营业自由的胜利。
何叔衡曾为自修大学题联云: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李达、李维汉、夏曦、郭亮、夏明翰、罗学瓒、毛泽民、毛泽覃都曾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或工作,学员最多时达200多人。
学校培养的革命骨干,掀起了湖南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为日后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实践基础。
1923年11月,湖南自修大学遭到军阀赵恒惕查封,学生大部分转入毛泽东任校董的湘江学校继续学习。
湖南自修大学虽然只存在短短两年零三个月时间,但在湖南乃至全国革命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共初期,传播革命思想、动员社会力量、凝聚革命人才的阵地,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战士,被誉为湖南革命的“策源地”。
新故相推,风云百年。如今,自修大学的辉煌成就依然照亮我们前行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旧址经多次修缮,于1956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实施对外开放。众多党史专家将其定义为培养“真同志”的学校,是孕育红色基因的摇篮。2018年5月30日,长沙市在此处设立了全市首个“党员政治生活馆”,每月固定开设党史教育讲堂,成为长沙干部淬炼党性的重要培训基地,至今参观已超过一百多批次,接受教育培训的党员逾万人。(记者 张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