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浙江省缙云县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红军墙”

杨世丹 刘斌 汪峰立    2021-04-26 15:57:06    浙江日报

近日,记者来到缙云县东方镇长兰村汤畈自然村。在该村李家第三代守护人李武周的老屋外,记者看到一面土坯墙上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拥护中国共产党”“红军是自己的军队!”……

李武周一家三代人86年接续守护家中老屋,为的是保护老屋土墙上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如今,“汤畈红军标语”已成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6月29日凌晨3时左右,爷爷隐约听到门外田间小路上传来脚步声,推门一看,门口站着一群身穿灰色土布军装、头戴五角星灰军帽、军人模样的陌生人。”57岁的李武周回忆起儿时爷爷李秀龙常说起与红军的渊源,记忆犹新,“爷爷看到他们虽穿着破旧,但纪律严明,100多人的队伍整齐地排在家门口的小路上,再加上对红军早已有所耳闻,与队长简单交流后,便将他们请到家中。”

据当地党史部门考证,这些标语是1935年下半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转战到浙西南,途经此地借住李秀龙家中时留下的,距今已有86年。

“爷爷说,红军队长在征得他的同意后,在大院的墙上制作了数十条宣传标语。短暂休整3天后,部队就离开了。”李武周说,后来保护好红军标语就成了他们一家人的责任。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参加革命有“掉脑袋”的危险,拥护人民军队、保护红军标语也有生命危险。“红军走后,爷爷不忍心将标语刷掉。”李武周介绍,为了保护红军标语,他爷爷用石灰水在墙上刷了好几层,并在墙边种上金钥匙、无花果等药材进行遮掩,标语墙这才被悄悄保存下来。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李秀龙才把这面墙洗刷出来,让红军标语重见天日。“受爷爷影响,父亲李子成也对党和红军充满敬意,将家中的红军标语视为珍宝,并在1959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跟着党走,跟着红军,我们是党的后备子弟兵。”李武周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爷爷和父亲的教诲。如今,李武周成了业余文保员,负责对红军标语墙的保护和讲解。而李武周的儿子李胜则负责老屋和红军标语墙的打扫和维护。

时光荏苒,李氏一家对红军战士的感情及红军标语墙的传承守护却没有丝毫变化。每到清明和春节,李武周及兄弟一大家子人总会齐齐整整到这座天井小院,传承爷爷的祖训,时刻提醒自己和家人革命不易,要拥护爱戴中国共产党。

“红军留下的标语墙,是我爷爷的爷爷保护下来的宝贝。我一定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李武周的孙子、14岁的李奕儒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百万雄师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下一篇:为了革命鼓与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