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一份伙食账簿和一张税票

刘洪    2021-03-11 15:53:06    中国文物报

这是20世纪30年代江西省长胜县铲田区(今宁都县湛田乡)苏维埃政府自制的一份伙食账簿,属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这件珍贵的文物有着怎样的历史记忆?

1933年8月1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警卫员吴吉清等人的陪同下到长胜县铲田区,分组深入农户,召开调查会,与群众促膝谈心。

到吃午饭的时候,区政府主席看到毛泽东来了,心情激动,通知厨房加餐,被毛泽东制止了。毛泽东来到饭厅,见饭桌上放了一大盆山芋粥和红薯、辣椒、萝卜干等土菜肴,于是就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午饭过后,又立即召开干部座谈会,对纠正查田运动中的错误和发展苏区经济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区政府主席总觉得中午的饭菜太寒碜,委屈了毛主席,想在晚上给他加菜,便想要悄悄离开会场,通知管理员去采办些好吃的。

这时正在讲话的毛泽东发觉了区政府主席的意图,他顺着干部作风问题的话题,提高了嗓门说:“同志们!我们有的干部官不大,可架子不小,下乡本是联系群众,但我们有的同志却要搞得兴师动众,而我们的区乡干部对于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不去弄点好吃的东西来招待领导,总觉得不是滋味。要知道,现在是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任务是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改善群众生活。”

毛泽东的讲话博得了与会干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次日清晨,毛泽东要赶回瑞金,临走前,他嘱咐警卫员到区财政部结清食宿账。吴吉清来到区财政部,长工出身的财政部部长觉得很难为情,无论如何也不肯收钱,他说:“毛主席来帮我们办事,住上一宿,哪能收食宿钱?”吴吉清推辞不过,只好收回钱,默默地赶上先行的毛泽东,向毛泽东如实汇报了情况。毛泽东听后大为生气,责令陈奇涵、吴吉清立即赶回铲田将账结清,并再三叮嘱陈奇涵:“奇涵同志,这件事就拜托你了,一定要把它办妥。我们是党的干部,应该带头廉洁奉公,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陈奇涵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回到铲田区政府,代毛泽东转交了食宿费。很快,毛泽东交纳食宿费的感人事迹在苏区大地上传为佳话。人们称颂毛泽东带领下的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他们用山歌唱道:“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本伙食账簿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历史写照,成为革命领袖一心为民、廉洁自律作表率的生动见证。

江西宜春万载县苏维埃政府农业累进税征收券是一件特殊革命文物,一张特殊的税票。

这张税票特别大,票幅是303×275(毫米)。除了有税收名称、纳税人地址和姓名、纳税数量、收税负责人、纳税时间以及纳税标准以外,还有较大篇幅的“为什么要征收累进税”的内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什么也要征收累进税?这件文物说得很明白:“现在中国各地苏维埃政府是领导群众的斗争机关,负有夺取政权争取全国革命胜利、完全解放中国劳苦群众的任务。因此,扩大红军布置暴动、肃清反动,开办学校、培养人才,以及一切关于劳苦群众公共利益的最低限度的建设事业,都需政府负责办理。但是,要去实行这些事业,必要有很大的财力做(作)公费,才有成功的可望。过去苏维埃公费,多半出自没收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财产。现在赤色区内的豪绅地主已经绝迹,政府为工农利益所需的一切用费,必取给于苏维埃政府之下的人民。凡分得土地的农民和获得解放的商人,均有应当纳税给政府的义务,并且须明瞭(了)政府征收累进税乃是为劳苦群众谋完全解放的必要用费,这是征收累进税的第一个意义。还有一点,苏维埃政府为着争取共产主义的前途,对于私人资本的发展,必须予于限制,以免阶级的生长,目的在于抑制私人资本发展公共资本,这是征收累进税的第二个意义。凡我赤色区内的人民对于上列两个意义,务须分析研究,彻底了解,希各踊跃输将勉尽纳税之义务。”

众所周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财政税收制度是完全崭新的一种制度,苏区的税收是根据分得田地多少、稻谷收成多少,分别按照不同的税率征收。它为巩固苏区政权、发展与繁荣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把“为什么要征收累进税”这一宣传资料直接写进税票之中,把中国共产党的“为劳苦群众谋完全解放”“苏维埃政府为着争取共产主义的前途”的初心使命刻在农业税票上,这在历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张。

除此之外,苏区还制定了许多税收减免政策,如“当红军”“工人失业”“残疾”“天灾”“雇农”等,视不同情况给予减免农业税。

这些减免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照。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吸引更多的人铁心跟党走,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革命文物传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见证党的光辉历程,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媒体,讲好文物的故事、用好红色资源已成为从事文博工作的人们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石棉:打响红色教育品牌
下一篇:七亘村伏击战:“重叠设伏”歼日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