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现代的北京城里,有这样一个地方值得被铭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北京西南卢沟桥畔宛平城内,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于l98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5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是缅怀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80多年前的战争硝烟已远去,如今的宛平城仍保留着浓厚的历史底蕴。纪念馆前方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中央,八角形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格外醒目,基座下方镌刻着“1937.7.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中英文字样。展馆外墙覆以乳白色花岗岩,由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1个两米高的鎏金大字,镶嵌于纪念馆前宽大的花岗岩石门额上。台基有8级台阶,象征全国人民8年抗战;二进台基有14级台阶,象征中国抗日战争14年的历史。
徜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由8个部分、42个单元内容组成的抗战历史,像一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仿佛走进昔日战火纷飞的岁月之中,那一张张残损的黑白照片和一封封斑驳的书信,再现的是英雄们当年对抗日军时浴血奋战的顽强和悲壮。
1937年7月7日夜,侵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畔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继而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反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一天,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烽火燃起。
1985年修复宛平城墙时出土的第29军士兵在卢沟桥抗战时佩戴的钢盔、帽徽,使用过的子弹、弹壳、大刀等,组成了抗战馆卢沟桥事变的文物组群,成为有力的历史见证。
大厅一隅,陈列着一支老式钢笔和一个锈迹斑斑的闹钟,它们的主人是时任第29军代军长兼37师师长的冯治安将军。这个闹钟是他1937年前后在香港买的,从临沂大战、徐州会战,到武汉外围会战等大小战役,陪伴着冯治安将军走过了8年抗战,似乎时刻提醒将军勿忘国耻,光复中华。
日军进攻卢沟桥前夜,冯治安将军已预感到战事在所难免,他指示卢沟桥守军29军:“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假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这一声血性怒吼,至今仍在卢沟桥上空回荡。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呼吁“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七七事变”,让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猛醒。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此后8年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以及敌后军民,和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社会各阶层人民一起,积极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抗战馆序厅里那幅扑面而来的巨幅浮雕《铜墙铁壁》,又叫《血肉长城》,表现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的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音乐家贺绿汀于1937年创作的这首不朽的抗战名曲《游击队歌》,迅速传遍山西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甚至国民党占领区,真实反映了当时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以及广大抗日民众抗击侵华日军的艰苦卓绝。
相比当时拥有先进装备的日军,“小米加步枪”是当时八路军、新四军的标配,弹药稀缺,一个战士只能分到几发子弹,有的甚至拿着大刀长矛冲锋陷阵。当时没有完备的兵工厂,大部分战争资源都要从敌人手中缴获。看抗战馆里展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穿过的布鞋、布袜子,用过的搪瓷碗、皮带和绑腿,至今还能感知到当年那段岁月的艰难。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在抗战馆专门开辟的抗战英烈环廊,14块烈士名录碑和4面英烈墙上铭刻着已知姓名的1581位英烈。8年里,无数满怀一腔热血的中华儿女加入军队,保家卫国,数百万将士为国捐躯,为我们后来者在自己的国土上创造出一片和平的蓝天。
“七七事变”后,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不只有军人。
凝重的表情,坚毅的目光,在抗战馆里,“英雄母亲”邓玉芬的雕像总能让参观者放慢脚步。这位密云县的普通农村妇女,先后将3个儿子送到游击队,让丈夫和另外两个儿子参加地方抗日武装。丈夫和5个儿子为抗战献出了生命,她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干部战士和伤病员。
顺义焦庄户人民挖地道用的铁锹、镐,晋察冀根据地民兵抗日武装自制的土枪,这些文物记载着当年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游击战争;而延安时期的版画,孩子剧团的演出剧照,音乐家刘雪庵创作《长城谣》时使用的钢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的《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也在告诉今人,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文艺界人士也曾在抗战的滚滚洪流中挺身而出。
从局部抗战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再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血洒疆场,血与火的洗礼淬炼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八十余载斗转星移,卢沟桥上的斑驳弹痕,依然铭刻着那段悲怆的历史记忆。穿越时空汇聚在这片土地上的,是不容忘却的抗战血泪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