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渔阳里 新天地

林小溪    2021-01-19 16:04:06    人民日报

从一座城,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风云,绕不开上海,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百年征程自此启航。

在这座城中,探寻孕育中国革命火种的红色原点,又绕不开渔阳里。

繁华热闹的淮海中路上,曾经的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坐落于此,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与之毗邻。一条不宽的石库门弄堂,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历史必然: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有共产主义色彩的青年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还有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在这里校对;位于老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寓所,成了《新青年》编辑部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中心,也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地……

对于老渔阳里2号,74岁的上海市民赵文来再熟悉不过,这里是他曾住过40年的地方,其间,从五湖四海专程前来学习探访的人,多到老赵也数不清楚。“要了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必须先要知道渔阳里。”为了学习更多红色历史,老赵加入了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同参观者交流在此发生过的革命事迹。“我有幸住进了这幢意义非凡的百年老屋,也要为守护好红色历史尽一份力。”2018年,老渔阳里2号被列入革命遗址保护项目,赵文来夫妇从此迁入新宅。如今,修缮后的老房子已对外开放。

紧邻老渔阳里2号的兴业路上,同样在一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里,曾酝酿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参加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19岁。与会者平均年龄28岁。

烽火28年,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石库门建筑中立下的报国之志,大浪淘沙,历久弥新。

“小时候,我常从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前经过,这里的一砖一木早就印在脑海里了。”王钦庆是第一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作品“初心锁”的设计者之一,上海的石库门建筑,见证了中共一大、二大、四大3次党代会的召开,也给了他诠释大赛主题“不忘初心”的灵感:参考建筑门框设计锁的外形,开锁密码设定为每次党代会召开的时间。“红色文创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故事的一种有效方式。”王钦庆说,希望“初心锁”能带人们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青色砖墙、红色窗棂、红旗飘扬,一大会址让人行至此处不由心生肃穆;会址西北处,淮海路新天地商业区比邻而居,一片时尚与繁华。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渔阳里,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走向“新天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董必武南湖题诗
下一篇:高举火炬,向未来前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