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我在朝鲜处理“哑弹”

李斌臣    2021-01-14 12:49:04    人民政协报

1951年9月24日,我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七师奉命前往东线,支援防御作战。当时,根据二战时与德军作战的经验,敌军对志愿军后方实行了“绞杀战”,妄图切断我军后勤补给,将一线部队饿死、困死。敌人使出浑身解数,每天不分昼夜出动各式飞机数百架次,对志愿军后方所有公路、铁路、桥梁、兵站和指挥中心等地进行狂轰滥炸。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所谓前线与后勤的区别,整个战线暴露于敌军的猛烈空袭之下。敌军装备有大量的F-84战斗机,依仗其空中优势每天飞来向我们投掷炸弹、火箭弹和凝固汽油弹攻击铁路、桥梁,志愿军的行进部队和军需物资集中处。由于这种飞机翼尖各有一个副油箱,被志愿军战士们形象地称作“油挑子”。除此之外,敌机还投掷了新式炸弹(我们称之为“一把抓”)用来封锁交通要道。这种炸弹又称“子母弹”,每次爆炸都发出像爆米花一样的声音响个不停,爆炸范围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如此艰难险恶的条件下,我部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朝鲜的崇山峻岭中行军开赴前线。抢修被敌机炸毁的道路与桥梁的工作也基本上在夜间进行。途中,为了躲避敌机的袭击,部队一般昼伏夜行。为此,志愿军在统一指挥下对所有道路分段包干、军民合作、随炸随修,还在沿途派出防空哨,夜间敌机一来就鸣枪示警。行军中的汽车驾驶员听到枪声,全部关灯停车,飞机一走马上又开灯快速前进。就这样,敌机投照明弹找“目标”,汽车就趁机关灯快速前进。有时敌机为了追一辆汽车,投下一串串照明弹,场面十分壮观。

到达前线后,我负责的工作是对敌人打过来的各种未爆炸的炸弹、炮弹进行人工引爆处理。这时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我和战友们密切配合,把未爆炸的炸弹和炮弹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小心翼翼地移动到一个事先挖好的大土坑里,再放上炸药,点燃导火线引爆,为同志们消除一个接一个的隐患。在战场上,我们无数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那时我们还没有专业的引爆设备,也没有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哑弹”种类繁多,爆破时可能波及的范围和导火线的长度都无法精确测量,所以爆破“哑弹”时,全凭我们自己的经验。记得有一次我们爆破“哑弹”时,我点燃导火线后退到安全地带等待爆炸。结果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动静。我以为导火线在中途熄灭了,于是再次走近土坑想看看情况,结果发现导火线仍在燃烧而且眼见炸药就要燃爆了。这时我感到已经来不及跑了,于是情急生智,顺势就地卧倒。就在那一瞬间,所有的炸弹和炮弹在土坑里爆炸了,无数弹片从我头顶上飞过。我只感觉天旋地转,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所幸我只是受了一些轻伤,战友们把我抬了下来。时隔不久,我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彭雪枫指导《拂晓报》
下一篇:谒宋庆龄故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