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百年创拓写《风》《骚》

李忠杰    2021-01-07 15:28:35    北京日报

在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日报》要开设一个专版,名叫“独领风骚”,集中梳理和展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具有独创性的探索、成就和贡献。他们请我写第一篇文章。虽然我时间紧张,但还是答应了。琢磨了一下,决定将题目确定为“百年创拓写《风》《骚》”,主要对“独领风骚”这个命题作一点分析。

百年征程,开拓创新

“创拓”一词今人并不多用。但是,正如“愿景”之类的词我们原来也不用一样,只要需要,还是能普及开来。使用“创拓”一词,是因为它同时包含了“创新、开拓”两个意思,用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开拓、探索、创新、开创一类做法和成就,比单独用其中的某个词如“探索”“创新”等更为恰当,也比“独创性成果”的“独创”一词更加包容,更有弹性和余地。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按照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界定,“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推进和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简单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奋斗史,又是探索史,也是自身建设史。三史紧密结合,不可分离。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奋斗。奋斗、探索的主体,则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奋斗和探索,就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在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无论奋斗、探索还是自身建设,都没有现成的道路好走。书本上的理论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根本上要靠自己开拓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来。不仅是“开辟”,而且要“开拓”,既“开”又“拓”,既“辟”又“拓”。革命的道路要开辟和开拓,建设的道路要开辟和开拓,改革开放的道路也要开辟和开拓。

无论开辟还是开拓,都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或者有了一条初始的、崎岖的、不很宽广的路,拓展为成熟的、平坦的、更加宽广的路。为此,就要回答一系列此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尝试一系列此前没有用过的办法,进行此前一系列没有进行过的探索。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创新。创新与开拓紧紧联系在一起。开拓需要创新,创新才能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拓。所以,我在这里使用“创拓”一词,就是要把创新和开拓紧紧联系和结合在一起。

“创新”的意思和意义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鲜明地提出创新的要求,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范围,从“技术创新”逐步扩展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等更大范围,还相应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国家创新体系”等要求。然后又进一步指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创新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往前回溯100年的历史,我们党其实很早就使用过“创新”一词。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早在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就曾制定过一份用以宣誓的《训词》,内容一共16个字:“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训词》中清清楚楚包含了“创新”两个字,而且当时还对这16个字专门作了说明。对“创新”的解释是:有创造性,创造新局面、新苏区,挽回战局,创造新的战术战略等。

由此可见,“创新”这个词和创新的要求,虽然是改革开放实行之后,我们才日益广泛地使用,并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但是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早就有了创新的意识和要求。从广义上来说,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实际上都需要有创新精神。正是有这种创新精神,我们党才先后开辟和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实际上始终贯穿着创新的精神,采取着创新的举措,设立着创新的制度。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和成就。

这些成果和成就,是不是完全算独创呢?这需要仔细鉴别,准确界定。有的可能是完全独创,有的可能是部分独创,有的可能是“创”而并非“独”;有的可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有的可能是在前人基础上形成的,有的则要从适当的角度才能界定其为“独”或“创”;有的独创是成功的,也有的可能是失败的,或者也可能是成败参半。但不管如何,中国共产党的开拓创新,实际上一直贯穿在100年的历程当中;100年来,我们党确实取得了大量不同程度的独创性成果。

所以,在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专门从开拓、创新的角度,梳理和展示我们党所取得的一系列独创性成果,以此激励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新时代的创新,是很有意义的。

波涛竞逐,东流归海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开拓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所有的开拓创新,总体上,都是从根本上履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都是在不懈探索和回答不同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是在全力推动中华民族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如同江河波涛,逐浪争奔,一浪追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永不停息地向前奔流。有时候会“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有时候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时候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有时候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无论道路怎样、态势如何,最终都是东流入海。正所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在1921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紧紧抓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和形成了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创新,最终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和形成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一整套军事斗争的战略战术;科学分析中国独特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建立和巩固了统一战线,壮大了党和人民的力量;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走出了一条在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子。

在1949年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的重任,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不同的方式,特别是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过渡形式,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社会主义的制度。这些制度,吸收了苏联东欧国家的经验,也有很多中国自己独特的创造。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中国不是第一家,但却是最成功的一家。中国不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却是迄今社会主义旗帜最靓丽的国家。其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独创性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推动理论和实践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在这期间,我们党积极倡导和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勇于探索,革故鼎新,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和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党和国家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21世纪。

在这期间,我们党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大课题。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和主线,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新境界。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期间,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了丰富的创造性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国际国内一系列新挑战,坚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00年来所有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有的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有的是在吸收外国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有的则完全是从无到有、独领风骚的创造。它们都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为开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而实现的创新。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新之路。这条路,虽然并不平坦,有时还充满着荆棘,遇到过挫折甚至失败,但其主线和主流,始终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升级《风》《骚》,时代篇章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自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这首诗问世以来,“各领风骚数百年”,就成了对取得新成就的文人佳作的至高赞誉,也成了激励人们不囿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一词,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

《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是《诗经》中的精华。国风中的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弊端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离骚》是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该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倾诉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国风》和《离骚》,构成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后用来泛称文学,借指诗文或文采,也指风光或光彩。如《宋书·谢灵运传论》:“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唐贾岛《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二:“辛苦十年摹汉魏,不知何故远《风》《骚》。”等等。

在现代汉语中,“风骚”一词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褒义的,形容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比如:“独领风骚”等;另一种是有些负面的,形容一个人在行为举止方面不够检点,源自于对疾病的描述。前一种意思在文学、历史领域使用得比较广泛。

典型的,如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陈毅《沁园春》词中有“绝代风骚”。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江苏省委、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电视文献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2003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独领风骚”,就是“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的意思。

文人墨客可以独领风骚,领袖人物可以独领风骚,那么,百年正青春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有没有独领风骚之处呢?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在某一方面独领风骚呢?

应该肯定地回答:有。

100年前,一个只有58名早期党员的小党,历经艰难,发展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拥有9191.4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不仅在党员的现有规模上,而且在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上,都堪称“独领风骚”。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陆续进行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按各路红军所走最远的路程计算,红一方面军走了2.5万里,红二方面军走了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走了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走了近1万里。各路红军长征的总里程约为6.5万余里。这一历史壮举,被形象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堪称“独领风骚”。

1978年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发展到2020年预计超过100万亿元,自201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这样的速度和变化堪称“独领风骚”。

2020年,面对突然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进行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与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疫情大规模扩散的情况比较起来,人们公认中国已成世界最安全的国家。这一现实,堪称“独领风骚”。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郑重载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根本原因和最大成果,应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今世界最大的“独领风骚”。

中国共产党的“独领风骚”还可以列举很多很多。这些“独领风骚”,是由许多重要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就包括不断开拓创新的“独领风骚”。因此,《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开设“独领风骚”专版,既有助于展示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开拓创新的系列成果,也有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诸多“独领风骚”的原因和经验。

当然,使用“独领风骚”一词时,我们还是要保持谨慎、客观、科学、得体的态度,准确地辨析和界定哪些是真正超越别人的,哪些是不如别人的,哪些是与别人差不多的,哪些是真正自己独创的,哪些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不要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当作“独领风骚”。还要看到,即使今天是“独领风骚”,也要谨防以后哪一天又落后于别人了。作为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之人、文明之国,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更多地向别人学习,而不要一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甚至自吹自擂。更不要再回到自我封闭的状态,像一个井底之蛙,不知天下之大,却把小小井底当作了整个世界。

回到本文的标题,我们这里讨论的、专版将要论及的“风骚”,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艺术的范围,扩展为整体性的党的发展、治国理政、社会进步、世界影响等等。所有这些,也已经超出了“风骚”一词的本身含义。所以,我宁愿回到“风骚”的本源,即《国风》和《离骚》。

早在约3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人,就以优美的文学语言,吟咏了现实生活,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中华民族所取得和展现的,正是当年包括屈原在内的先人们美好理想的N次升级版。将当年的1.0版与今天的N版进行比较,我们感到无限感慨,更感到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写”,今后还要继续书写更新更美的《风》《骚》,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多的方面“独领风骚”,并且才能始终“独领风骚”。所以,本文标题用了带书名号的《风》《骚》,并且是“写《风》《骚》”而不是“领《风》《骚》”。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货币金融政策
下一篇:红色女特工关露的跌宕人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