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时内完成作业。2、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每周至少洗2次头……”10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镇西焦沟村的一户农家院里,祖孙三代人正在木板钉成的桌子上吃晚饭,屁股下的木头凳子吱嘎作响,仿佛随时都可能散架。与简陋的室内环境截然不同,房子的一角是一个充满了少女心的粉色小房间,里面摆着整洁的单人床、书架和书桌,书桌上贴着小主人工整书写的“自律条约”。
“以前就特别想拥有自己的房间,现在梦想成真了,感觉学习、生活更有精神了。”一提起自己的小屋,朱朱(化名)的言辞里就充满了喜悦。而对于一人扛起一家四口人生活的父亲来说,小屋也如一束光,不仅为女儿创造了她理想中的环境,也让整个家庭充满了希望。
独立空间有助于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朱朱的房间,是济宁市9月底最新建成的一批“希望小屋”。为帮助困难家庭儿童打造一处独立成长空间,改善生活学习环境,今年,共青团济宁市委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希望小屋”项目建设,并逐步构建起“受助对象精准化、宣传推介全域化、募捐筹资社会化、建设监管标准化、关爱服务体系化”的“五化一体”新格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融入,让“希望小屋”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
“‘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发源于济宁,因为切实满足了困境儿童的成长需求,2020年6月起开始在全省推广。”共青团济宁市委副书记高东旭介绍,项目主要针对家庭困难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岁至14岁困境儿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独立空间,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小屋建成后,还会配套提供爱心志愿者结对跟踪陪伴,持续提供关爱帮扶。
体系建设是“希望小屋”发挥作用的关键性基础、也是可持续指引。对此,济宁市在出台了《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执行手册》和《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建设标准》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首先瞄准了“精准摸排”这个环节,各县市区也研究探索了多种有效方法。比如,泗水县建立了提报、回访、复核、评审“四重筛选”工作法,由村居团干部调查提报,镇街青工委、青年志愿者等回访查验,团县委复核情况,最终评审认定。在资金筹措领域,济宁则主要采取了社会化大筹资和“互联网+公益”相结合的手段,利用微信群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动员“塔群”,形成了以各级共青团组织、青联各界别委员会为中坚力量,辐射青年社会组织、各界青年等青春力量,进而带动各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社会大众等爱心力量共同参与的募捐网络,保障了建设资金源源不断。
为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的转变,目前,济宁市正着重在“希望小屋”服务内涵的延伸上做文章。“面向‘希望小屋’的小主人们,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对一的‘爱心妈妈’志愿帮扶,并以团组织为核心定期开展‘感受城市’‘心愿达成’等体验式教育活动,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免费的保险护航。”高东旭介绍。
截至目前,济宁全市已筹资1200余万元,建成、在建“希望小屋”900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