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以梦为名,携手前行

——从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成功举办看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记者高蕾、郑昕    2021-11-02 15:34:54    新华社

一片黑暗中,盲人足球队员精准抢断、灵巧过人,只因心中有梦就有前行的方向;42.195公里长的赛道上,马拉松轮椅组运动员忘了手上的累累伤痕,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只因身体的残缺无法阻挡逐梦的脚步……

日前在陕西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484名残疾人运动员奋勇争先,拼搏不止,以超36项世界纪录、创179项全国纪录的优异成绩展现了我国新时代残疾人的风采。

东京湾见证了中国残奥健儿连续第五次实现残奥会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而如果把时间轴再拉长,仅最近5年,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便在160项国际赛事中收获了1114枚金牌。

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健儿的亮眼表现,是我国8500万残疾人逐梦奋进的缩影,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最佳注脚。

为了吸引更多残疾人加入到康复健身运动中来,中国残联每年开展“健身周”“冰雪季”“特奥日”等全国品牌活动。各地残联举办基层残疾人大众体育赛事,推广普及适合于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健身体育项目和方法。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设立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10675处,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已由“十二五”末的6.8%上升至“十三五”末的17.8%。

康复服务是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96.7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

 

5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残疾人就业服务展暨人才交流会上,一名残疾人展示刺绣技术。新华社记者才扬 摄

 

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活出精彩人生,离不开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率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特殊教育在校生由2015年的44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88万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57477名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

就业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新增181万残疾人就业,每年平均有40万残疾人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项目。

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努力。

残特奥会期间,来自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王哲忙得不可开交。他负责每天为田径项目的颁奖仪式拍照。“平均一天下来要拍20多场。虽然辛苦,但能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在领奖台上绽放出的笑容,我也特别开心。”王哲说。

为了帮助残疾人运动健儿以最好的状态参与比赛,7380名赛会志愿者、1.2万余名城市志愿者和13.5万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本届残特奥会,其中包括770多名专门为残疾人运动员比赛与生活提供服务的随队志愿者。

 

10月25日,残特奥会随队志愿者张雨柔(右)在热身场地协助运动员时逸凡做赛前准备。新华社记者李一博 摄

 

竞赛场馆也专门做了适合残疾人运动员的改造。位于陕西宝鸡的赛场在高低落差处设置了坡道,在棱角墙体安放了软包,在玻璃门窗贴上了温馨提示……每个角落,都体现出盛会的“温度”。

赛场外,“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残健共融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借筹办残特奥会的东风,陕西着力推动涉赛场馆周边和社会公共环境无障碍建设,对交通枢纽部位及涉赛市(区)的商场、医院、景点、宾馆等场所进行了提升优化。

“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我们下一步统筹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陕西省残联理事长、本届残特奥会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相红霞说。

不只在陕西,如今,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日益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等部门对65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日常出行、信息交流更加便利。

“多年来,国家始终将残疾人权益保障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社会环境更加包容友好,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说。

残健共融,携手同行。

在全社会的关心、帮助下,我国8500万残疾人正以梦为名,在各自人生赛道中谱写最美乐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陈远磊:做高原教育的“攀登者”
下一篇:给农村孩子撑起一片更广阔的蓝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