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山西省稷山县滨河广场,“阿姨团”成员在烹制烩菜。为了让抢险人员随时能吃上热饭菜,由200多位妇女组成的“阿姨团”一天四班倒,平均每天提供约6000份餐食,为防汛抗洪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0月14日上午,在山西运城新绛县顺城街社区孙家巷,70岁的聂秋文(化名)和女儿再次回到被洪水淹过的家,进门后老人眉头紧锁沉默不语,只是弯腰收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尽管母女俩已经收拾了两天,屋里看起来还是泥泞、混乱。
聂秋文的家,是孙家巷西边巷口的第一户。因为位置好,早在40多年前,老人就在家开起了生活超市,生意常年红火,直到洪水袭来。
10月以来,受连续降雨影响,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山西“母亲河”汾河,一改昔日“温柔”模样,汾河流域干支流涨水明显,位于汾河下游的运城段遭遇近40年来最大洪峰。其中汾河新绛河段流量由日常的每秒40立方米激增近30倍。
10月7日,新绛县桥东村附近的汾河北段堤坝发生决口,决口长度近20米。当地老县城及多个村落被淹,洪水所过之处,庄稼无收,近两万人紧急转移。
决堤
在老人的记忆里,过去几十年,屋旁的汾河水面清澈,自路边蜿蜒流过。令她感到惊愕的是,在一场极端秋汛之后,这条河变得格外凶狠,冲毁堤坝、侵袭农田村庄,给全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波折。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山西省多地受灾,全省有12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聂秋文一家就在其中。
“水要来了,赶紧撤离!”10月7日凌晨3时许,聂秋文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叫门,住这儿四五十年了,从没发生过这事。”
据聂秋文的家人回忆,当天凌晨,大队的高音喇叭连续不断地向村民发出大水将至的预报。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通知:汾河堤坝可能要决堤,立即撤离!
“先保人要紧,我锁门离开时候看见水头已经过来了,但不是特别急。”聂秋文说。
“孙家巷水去的早,8号我在电视里看到,我家整个一层的车库已经看不见了。”聂秋文隔壁邻居说。
比起孙家巷,段家村距离决堤之处更近,据当时身处高地的村民回忆:“7号下午4点都还没啥水,到了5点半就淹完了。就像钱塘江涨潮,哗的漫了过来。”
“持续的强降雨,造成当时坝体土壤含水量饱和,高水位、大流量形成的高压和冲刷最终导致决堤。”新绛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10月5日接到防汛预警后,新绛县防汛抢险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10月7日,新绛县桥东村附近的汾河北段堤坝发生决口,全县发动7000余名党员干部、150名武警官兵火速增援;10月8日,经过全体抢险人员24小时连续奋战,汾河山西新绛段桥东村附近堤坝决口合龙。
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及早动手,对沿河4镇的两万多名群众进行了安全转移,设置了14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群众3476人。截至10月13日18时,汾河新绛段流量回落至407立方米/秒,水势总体平稳。据初步统计,新绛县沿汾河、浍河4镇共受灾农田面积5.35万亩,受灾人数66815人。
安置
10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新绛县新城幼儿园临时集中安置点探访,安置点门口齐整地码放着救灾物资,10多名值班人员正在现场服务执勤。里面的教室刚刚消毒完毕,正在开窗通风。安置群众则临时聚集在楼道、大厅散步、休息。
“这是个新幼儿园,原计划10月7日开学的,目前集中安置了以顺城街社区为主的300多名群众。”记者注意到,在安置点的每个教室门上,都打印张贴着每一名值班人员的姓名、手机号以及排班情况,便于群众联系。教室里,崭新的床铺、床品以及生活用品等免费物资,一应俱全。
细心的工作人员还在每个安置教室的墙上,张贴了特殊时期如何防疫、维护身心健康等科学提示。到了午饭时间,工作人员将做好的饭菜推至大厅,大家有序排队打饭,当天中午的饭菜是西红柿鸡蛋、晋南烩菜和米饭,供应充足。
在安置点,南关村村民冯福生向记者回忆撤离时情景:“雨下得看不清路,人们都着急着撤,只有武警官兵逆着洪水往上冲,那可是拼命啊。他们得知我孩子在医院工作,高声说‘先紧医务人员撤离’,把我孩子直接送到了医院,特别感谢。”
说起那晚的抢险救援情景,现场群众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尽的感激。
安置点周到的服务与关怀,令群众觉得暖心,但是无法完全驱散人们心头的忧虑:“这回这损失大了,房子下沉了”“家里被水泡透了,啥时才能回家”。
重建
与安置点群众不同,决堤那天之后,聂秋文一家没有去安置点落脚,而是投靠至亲友家居住。
10月12日,得知社区洪水基本退去。聂秋文经不住对店铺的挂念,穿着雨鞋和女儿蹚水回去查看,“一开门我妈就掉泪了,里面已经泥乱的没法看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聂秋文的店铺里,看到1米多高的玻璃柜台中,香烟七零八落地黏在玻璃展柜上;旁边的4层货架,有3层都被水淹过。在聂秋文家后院,囤货仓库惨不忍睹:原本严实的金属卷帘门,被生生撕扯开一条大口子。“现在顾不上算(损失),就是先清理,社区的同志很快要过来消毒,我们先自救。”聂秋文女儿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通往村庄的路刚刚抢通,有些村民就开着私家车匆匆返乡,男人清理屋内淤泥、女人清洗被褥衣物。在仍有部分积水的村庄里,已能时时听到各家院子里的扫水声、吆喝声。对于这些盼着回家的人来说,现实和精神上的重建都需要时间。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清淤、电力等抢修人员,他们从早到晚忙碌着。路上,每到积水附近,总有人拉起警戒线,提示过往行人注意安全,建议车辆绕行。
截至发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新绛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县里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指挥部正在抓紧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运行、后提升”的顺序,统筹推进城市排涝、清淤清障,抢修水毁基础设施,有序推动回迁安置,组织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