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基金会中心网、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商玉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中国公益共同体建设之现状与展望论坛”。
商玉生病逝于2020年7月15日,他生前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共同体建设以及我国公益慈善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完善。活动现场发布了《商玉生纪念文集》,并同步举办“公益元老商玉生纪念展”。
“从整体上看,我国公益行业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归属感。”在“中国公益共同体建设现状与展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表示,公益共同体的发展代表着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走向,“当前,整个公益行业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目标尚未形成。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共同体及其功能,推动整个公益部门的发展和完善。
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翟雁、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彭艳妮看来,追求一个共同体代表所有人的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应该要有不同类型的共同体,而且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之间应该加强协同意识;但是,只有意识也是不足够的,还要有平衡各自利益诉求以及寻求并达成共识的能力,并且要更好地建立彼此的情感连接,构建共同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基于使命和目标开展更有效、更深入、更可持续的联合行动。
对此,程刚认为,在公益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参与其中的组织机构不必刻意回避自己的利益与诉求,而应该是在表达、平衡各自利益与诉求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公共的利益。
据介绍,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截至目前主要参加和支持了三类共同体,第一类是中国慈善联合会、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等官方指导背景的行业共同体,第二类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资助者圆桌论坛、筹款人联盟等行业自发的、功能性的共同体,第三类是灾害、自闭症、脑瘫、罕见病关怀等议题网络类的共同体。
基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李弘表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是不同的组织机构能够真正走到一起联合行动的基石,持续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专业的人员团队以及参与方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对于共同体的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主任吕朝在总结发言时提出,公益共同体的发展不应指望某个振臂一呼的领袖,而应该是点点繁星共同造就,“不见得一定要有大规模的共同体,应该要鼓励各种各样小而美的共同体的出现和发挥作用。”
“从商玉生先生当年召集的‘承德会议’开始,中国基金会开始了对行业整体发展的思考与讨论,且有了自律行动、公信力建设等种种创新突破。”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提出,中国公益行业发展到今天,由传统的慈善文化向现代公益文明迈进,任重道远。
“需要思考、分析和应对三大挑战,即以熟人互助的社会伦理为根基的传统慈善的挑战、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政治伦理的挑战,以及以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为转变方向的商业伦理的挑战。”徐永光强调,在这三大挑战面前,公益共同体建设对于寻求突破非常重要,这需要一个漫长甚至曲折的过程,让社会重拾对公益的信任、信心,或是一条最基本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