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校长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子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同样是在云南,中建二局“青橙·筑梦计划”也在影响着一批批大山深处的孩子。6年12名义务支教老师通过接力的方式,给孩子们看见世界的眼睛和走出去的勇气。
筑梦云滇,为公益而来
云南省彝良双河小学四年级学生王月,看着支教老师李莹翻山家访时摔伤的腿,边哭边说:“老师,您的腿伤好点了吗?我妈同意不让我辍学了!”这是支教老师李莹从辍学家庭劝回返校的第5名同学了。8个月支教时间,她用300余张照片,200余篇日记纪录了自己翻山越岭,走访了班级所有贫困山区家庭,为孩子们送去知识和温暖的点点滴滴。
作为中建二局职工的李莹一直有一个支教梦,2014年,她成为了该小学第一位支教教师,她给孩子们授课,做教具,建立小型图书馆,对学校30名特困学生进行一对一“爬山式”家访和建档,并劝返了8名辍学学生。
中建二局三公司在了解她的初心后,对她留岗留薪,同时正式启动了“筑梦计划”,自此,公司每年选派两名优秀青年员工前往该小学接力支教工作,继续为孩子点亮梦想之光。
2019年,李莹做客CCTV-7《手挽手——精准扶贫 央企在行动》节目时,分享了当年的日记,“春游时,一个小女生偷偷给我一个纸条,回到宿舍打开才发现是三幅画,画里的字十分感动,不知离别时能否忍心……”“孩子们很喜欢我给他们买的篮球,玩的时候不忍把包装的塑料撕掉,生怕玩坏了……”
真心交融,支教也是自教
“当我看到邹天语给爸爸写的信,说自己长大要当老师时,我发现我已经做了一件此生最了不起的事情,一次支教,也成了自教。”支教老师权鑫在日记中写到。
权鑫任教的小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大部分学生家庭非常贫困,特困生就有30多个,并且有一半左右是留守儿童。他认为引领这群可爱、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把路走宽,再走远,就是他来的目的。
权鑫刚来的时候正值开学期间,他记得第一次走上了讲台情景,当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眼神时,他紧张的不能正常发挥,不能通俗易懂地表达……这时,学校的老师伸出了援手,教他怎么拉进和少数民族孩子之间的关系,怎么让学生理解课程等。而孩子们也很配合,只要权鑫在场,全部使用普通话交流,这种小小的温情让他倍感温暖。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充实课内外生活,他绞尽脑汁地给孩子们组织各种活动;周末不辞辛苦地去家访、补课,关心着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他的一举一动感动了周围的孩子和村民,他也不再像那个初来乍到的建筑师,而是与他们心连心的支教老师。
历久弥新,绘就美好童年
6年12位支教老师都以不同的形式被孩子铭记着。支教老师程彦杰每到周末,都会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我家住在学校的那边,在山上住。”一名叫赵丹的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条崎岖山路,家走回去需要1个半小时。
“老师,你饿了吧?我给你做饭吃吧。”9岁的女孩回到家便开始拾柴火,稚嫩的小脸显得十分懂事。“不饿,你别忙活了,咱们聊会儿天吧。”他赶忙拦住了女孩,通过交谈得知,他们家有5口人,还有一个19岁的哥哥在彝良县读高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聊了没多久,程彦杰便开始帮助孩子补课,天色渐暗,俯身身写作业的孩子趴得越来越低。他想让学生开灯,结果得到的答复是:妈妈说,要等天很暗了才能开灯。
将近晚上七点,大人们才从山上回来。母亲对程彦杰说,孩子们都不容易,不仅要保证学习成绩,还要分出精力做不少家务,她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姐弟俩都能考上大学,以后能“有出息”。
义务支教是大型央企—中建二局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如今第12位支教老师常乐也已出发。中建二局希望通过教育助力精准扶贫,也希望通过支教,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考上高中、大学,走出大山,学到本领,最终回馈彝良,回馈双河。(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