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我在沙漠有棵梭梭”

甘肃民勤传承治沙精神,多方合力筑起“绿色长城”

2021-03-10 14:02:49    新华每日电讯

风,是用胸膛挡住的;

沙,是用脚印盖住的;

树坑,是用指甲抠开的;

树木,是用汗水浇活的。

这首诗是老一辈民勤人治沙精神的写照。今天,问及接过他们治沙铁锹的年轻一代,为什么坚持治沙会成为自觉?

他们的回答则是:“我在沙漠有棵梭梭”。

3月3日一早,在甘肃省民勤县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上千名义务治沙的干部群众在巨网般的麦格方田里,一锹土、一桶水……不断向大漠深处迈进。

民勤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俯瞰之下,民勤就像一片绿色的肺叶,顽强地阻挡着两大沙漠的合围。

当地一名志愿者刘文杰边种梭梭边回忆:“小时候印象中,父辈们就像一个个‘治沙勇士’,在漫漫沙海中,挥锹挖沙,抱草垛、截麦秆、插梭梭,为每一棵小苗浇上救命水。”

尼龙袋压沙、黏土压沙、碎石压沙……无数民勤人在与风沙搏斗中,最终摸索出“麦草方格+梭梭”这样一套最经济、最有效的治沙方法。

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许兴文介绍,麦草成本低,原料丰富,且腐烂后有利于促进梭梭树等沙生植物的生长。秋季用小麦秸秆扎成长宽各1.5米的方格状沙障将流沙“锁定”,次年春季会在原有麦草方格中栽种梭梭等耐旱树种。

“三埋两踩一提苗”,是干部群众在长年累月的治沙实践中总结出的绝招。刘文杰说着就开始演示压沙,只见他在草方格中挖开一个约40厘米深的坑后,将梭梭苗插入含水土层中,再覆上土用脚踩实,如此循环一次再覆上土,梭梭牢牢立住。再浇入相应的水后,一棵梭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使命由此开始。

许兴文说,季节是治沙行动的召令。每年春秋两季,数万民勤人便会自觉地拿起铁锹、兜上树苗,来到沙漠腹地,进行压沙种树,其中有教师、工人、学生、机关干部,甚至还跟来年幼的孩子。

多方合力下,民勤县压沙造林面积已达100.9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1%,成功地阻击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

绿洲植被逐步扩展,筑起阻击沙漠侵袭的“绿色长城”。民勤已与“罗布泊”渐行渐远。(记者白丽萍、何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郑州“绿城小红象”:志愿服务接地气、顺民意
下一篇:南宁青年志愿者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