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虹口的曲阳路街道,多重残障人士陆元祥正有模有样地抖着空竹。正手、反手、抛接、跳跃……各式各样的抖空竹动作引得居民阵阵惊叹。“我能玩抖空竹,还是我‘妈妈’教的,我还到上海大世界表演过呢!”他口中的“妈妈”,则是今年已73岁,曾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的张心亚助残工作室领衔人、共产党员张心亚。
16年前,已退休多年的张心亚,带着智力障碍的女儿来到了曲阳路街道的“阳光之家”,想让孩子见见世面。当她走进“阳光之家”,发现这些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都有智力障碍,这让她决定把对女儿的爱从家中“移”出来,献给更多的孩子。于是,她报名加入了“阳光之家”志愿者队伍,成为了这个特殊“家庭”的第一批“特教老师”。
16年里,张心亚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奉献给了社区助残事业。她带领志愿者们以残障人士的需求为导向,设定了教育、康复、文艺、特奥、法律、技能、社会共建与社区融合等七大类教学项目,先后服务了41万人次、48万小时,专职志愿者从零发展到了现在的46名,社会爱心志愿者则达到了400余名。
“同智力障碍孩子打交道,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爱心,其次是要有耐心。”张心亚说,孩子们刚到“阳光之家”时,四肢不协调口齿不清,教他们画画,得手把手一千遍、一万遍地教,没有爱心和耐心,很难坚持下来。
今年40岁的何丽萍,是位重度智力障碍人士。何丽萍出生时,母亲便离家出走,父亲又是位盲人。张心亚至今还记得10余年前,刚敲开何丽萍家门请她到“阳光之家”时,迎接她的竟然是一口口水和一顿谩骂。但张心亚并没有放弃,而是掏出纸巾,帮何丽萍擦去口水,再把自己的脸擦干净,领着她进了“阳光之家”帮她开启了新人生。
前几年,何丽萍的父亲去世了。张心亚便将独居的何丽萍当成自己的“女儿”,隔三差五上门看她,家里包了馄饨、饺子总给“女儿”送去。而何丽萍看到张心亚不再是口水和谩骂,而是“妈妈、妈妈”叫个不停。现在的何丽萍还慢慢学会了画画,逢人便会说:“阿姨好,爷叔好”。
16年来,“阳光之家”的学员们在张心亚和团队老师的带教下,学会了唱歌、跳舞、念古诗,并且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其中有21位智力障碍人士还走上了工作岗位。正如智力障碍人士徐浩芳母亲晏萍说的,“张心亚老师的带教,让我们这些家庭看到了希望,笑声不再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