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

变废为宝,开发“第二水资源”

陆娅楠    2021-01-19 10:28:10    人民日报

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再生水利用量不足城镇污水排放量的15%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赵勇介绍,根据过去20年城镇化率与城镇用水的相关关系,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城镇生活用水将增加16.7亿立方米。“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期,仅城镇生活用水就将增加250亿立方米。”

资源型缺水的同时,我国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初步阶段,利用水平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介绍,目前我国城镇污水排放量约75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不足城镇污水排放量的15%,亟待加快推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原主任朱黎阳表示,“污水作为第二水资源,具有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就近可用等优势。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既可缓解水供需矛盾,又可减少水污染。”

瞄准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三个重点领域,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根据指导意见,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点领域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等三方面。

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缺水地区特别是水质型缺水地区,优先将达标排放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近回补自然水体。资源型缺水地区以需定供、分质用水,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和生态补水利用。“生态补水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良好,特别是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能够满足或接近河道、湖泊等环境水体补水要求。”胡洪营说。

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开展企业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开展工业废水再生利用水质监测评价和用水管理。

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模块化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

此外指导意见还明确了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提出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重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破损修复、老旧管网更新和混接错接改造。到2025年建成若干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

形成“1+N”政策体系,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强公益性,既需要市场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规范引导。

“指导意见要求制定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等实施方案,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体系。”该负责同志表示,中央财政资金将加大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

在健全价格机制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对于提供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景观环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

“水价是影响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朱黎阳表示,下一步应牢牢抓住水价改革窗口期,完善污水资源化利用水价政策,不断优化使用者付费等价格机制;按照市场需求放开再生水水价,优化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规模和布局以降低成本,形成合理比价体系。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8日 02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石景山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
下一篇:2020年度江苏体彩公益大事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