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西安市公安局党委作出向刘养林同志学习的决定

2021-07-08 12:57:58   

7月6日,中共西安市公安局委员会决定,在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辅警中开展向刘养林同志学习活动。

刘养林同志,男,汉族, 1968年9月出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生前系雁塔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便衣大队)三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警衔。1987年入伍,2008年10月转业至雁塔分局。2021年6月5日上午,在连续工作多日后,因突发疾病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终年53岁。

 

 

刘养林同志从警13载,始终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公安事业的无比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根基层、忠诚履职,爱岗敬业、忘我奉献,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刘养林同志以生命践行了“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的铮铮誓言,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风采,是全市公安机关在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生动展现了西安公安的铁军本色。为进一步弘扬正气,激励先进,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辅警中开展向刘养林同志学习活动。

一、信仰坚定的政治品格,永葆西安公安铁军的忠诚本色。刘养林同志从军20年、从警13年,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警队,他都始终身体力行地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吃苦受累挺在前、急难险重勇冲锋,始终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披肝沥胆忘我奉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用赤胆忠心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直到为党和人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各类案件研判信息,一直记录到牺牲的前一天。向刘养林同志学习,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根基,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党的崇高事业,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矢志不渝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二、潜心钻研的工作作风,争做本领过硬的业务标兵。刘养林同志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他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边学边干、躬身实践,凭着求知若渴的钻劲和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分局视频侦查实验室的“台柱子”,一本又一本的学习笔记,记录了他背后默默挥洒的汗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经他分析研判的案件,正确率达到了100%,没有一例误差。向刘养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笃志好学的人生理念,把学习作为贯穿从警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刻苦钻研、心无旁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全面增强综合素质,为西安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勇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刘养林同志长期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但他始终坚持与单位年轻同志一起参与反扒、摸排、蹲守、抓捕和各类勤务工作,迎难而上、从不退缩。为了尽快侦破案件,他不分昼夜地工作,用尽全力锁定嫌疑人;面对案件僵局,他意志坚定、专注沉着,是年轻民警心中最可靠的支撑;遇到疑难案件,他的细致、耐心和专业总能让罪恶无处藏身。他以甘之如饴、不知疲倦、迎难而上的战斗作风,为青年民警做好示范,屡次破获大案,多次立功受奖。向刘养林同志学习,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始终保持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以敢打敢拼、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不断续写西安公安新业绩。

四、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刘养林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平时只要有执勤、值班等任务,刘养林就会主动提出要多承担。他总是对同事说:“你们放假了要多陪陪孩子,我家离单位近,孩子也大了,多值几个班没事。”生活中,他对父母百般孝顺,对妻子温柔体贴,对孩子严管厚爱,对亲戚朋友情深意重,对路边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以“暖心大哥”的古道热肠施以援手,事后却不图名利地默默离开。向刘养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心怀大爱、胸怀坦荡,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一名有爱心、有温度、有情怀的人民警察,以担当有为的奋进姿态,谱写新时代西安公安追赶超越新篇章。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向刘养林同志学习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积极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风气。要积极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把向刘养林同志学习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推进“十四运”安保维稳和服务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全警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董卫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米脂法院:“三秦飓风•2021”执行专项行动再出击
下一篇:蒲城法院“典”亮企业法治之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