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穿着警服的垃圾清运工

——记原西安监狱警察生活卫生科徐剑波

2021-04-07 15:03:13   

55载春秋书写平凡人生,35载警龄见证清洁事业。

虽然他走了,但是同事们一直认为他没走,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另外一个世界默默关注着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家人……他就是徐剑波,陕西省西安监狱警察生活卫生科一位普通警察,在垃圾清运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的“清洁工”。

从东海之滨的上海,到十三朝古都的西安。1964年出生的上海男人徐剑波,在1984年3月被招录到西安监狱,先后任西安监狱分监区科员、副主任科员,生活卫生科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一级警督警衔。在同事眼里,徐剑波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乐观阳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穿着警服的清洁工”。

命运总爱折磨人,2012年末,徐剑波被确诊为骨髓瘤,他坚持与病魔抗争,用坚强和快乐、敬业和奉献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每期化疗后,他就带上口罩,出现在狱内垃圾清运现场,盯着装车的每一个细节。站不住了,就席地而坐,有时还得在别人的帮助下站起来。

 

徐剑波生前工作照

 

在西安监狱生活卫生科副科长雷旭眼里,徐剑波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垃圾清运又脏又臭,很多人都很难接受,但是徐剑波干的有声有色。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多次提议给他换个工作岗位,徐剑波都是婉言拒绝。“现在这个岗位挺好的,我还能再坚持坚持,就让别人在其他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吧。我得对得起监狱党委的关怀、关爱和照顾。”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徐剑波更加珍惜和同事待在一起的机会,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每次化疗结束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发光发热。“跟大家工作时间长了,有感情,舍不得分开。”徐剑波化疗后就“满血复活”,西安监狱政治处副主任石鹏开玩笑的称他是“充电娃娃”,哪天要是老徐看着焉焉儿的,那准是“电量不足”了。“我回去‘充电’了,一定要等我。”徐剑波每次都是笑着说,脸上的笑容感染着每位同事。

“老徐的警服永远是干净的,手套永远是白的,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也是对这份工作由衷的热爱。”和徐剑波共事多年的石鹏是深有感触,“穿着警服的清洁工”既是徐剑波职业的特性,同时也是岗位的使然。每当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不止是石鹏,西安监狱生活卫生科科长张渊、警察高云、庞峰等众多同事对于这位老大哥,都是赞赏有加,打心底里敬佩。

对工作的热爱坚守源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乐观心态,这点徐剑波的妻子赵玉馨深有体会。2012年末,主治医生告诉赵玉馨徐剑波的真实病情后,如晴天霹雳,不知道咋样面对徐剑波。后来徐剑波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显得很淡定,反而安慰妻子,“人吃五谷杂粮得病很正常,配合医生治疗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徐剑波好运动,球场上、健身房里都曾洒下过他快乐的汗水;他爱艺术,绘画、根雕都承载着他的辛勤与睿智;他喜远足,名山大川常留下他矫健的身影。

病魔没有让徐剑波失停止对生活的热爱。做不了剧烈运动,他就蹬上自行车,在山间溪边悠悠骑行,在街区小巷慢慢穿梭,让清风吹去身上的疼痛,让汗水洗去心灵的尘埃。没法再创作新的作品,就把过去的根雕、画作拿出来把玩,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没有能力再去旅行,就翻看过去的相册,在回忆中畅游天下。

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徐剑波顽强的对抗病魔,他明白,党和国家培养了他这么多年,这时候该他回报社会了,他决定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和妻子沟通后,妻子尊重他的选择。

2019年5月15日,对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徐自力来说,徐剑波对他的触动很大很深。

“以前都是捐献者过来办理具体手续,那天徐剑波是主动邀请我去他家里,说是要捐献眼角膜和遗体,说明他和家人对这件事很重视,我很感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抗争七年之久的徐剑波,在徐自力看来,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没被疾病打到,值得大家敬佩。

令徐自力难忘的还有一件事,“就在当天,徐剑波签完后,他的妻子也签了捐献协议。这对夫妇的境界实在是令人油然起敬。”

8月11日,徐剑波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根据生前遗愿,家属捐献了他的眼角膜,两名眼病患者重见了光明。徐剑波遗体移交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供解剖研究。徐剑波的名字镌刻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生命永恒”遗体捐献纪念碑上,接受着人们的瞻仰。

不忘初心,情注高墙数十载,春风化雨为金盾增辉;牢记使命,遗志捐身彰大爱,英骨永存树道德丰碑。“没有人生而无畏,只因身穿警服。徐剑波的一生平凡而感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这一光荣神圣职业的使命和担当,用实际行动昭示了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赤子情怀,用对监狱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为民之歌。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西安监狱的骄傲。”西安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缑铁磊对徐剑波给予高度评价。(何宏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米脂法院启用VR技术助司法拍卖
下一篇:法官“进社区、入商户”弘扬法治精神,优化营商环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