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未央法院:“收案大户”繁简分流提速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纪实

2021-01-07 14:22:23   

作为陕西省法院收案数一数二的“大户”,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积极应对案件增长态势,把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启了未央法院“结案精神”、结案“未央速度”、案件“未央质量”融合发展之路,结案数量持续位列全省基层法院前列,“5+E”、“双轨制”等模式被《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推广,收录在《全省政法领域优秀改革经验选编》,并在全市法院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收案大户   迈出改革新步伐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从2017年起,该院就把结案工作的改革重点转移到案件繁简分流上,以授权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为契机,动员全院以“繁简分流”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结案头号工程,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化诉调对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全面推开繁简分流、电子送达、司法确认、小额诉讼、要素式审判、诉前鉴定、家事诊疗、在线诉讼等“八项举措”,同时与15家律师事务所签订《诉讼文书电子送达备忘录》,成立法律专家调解委员会,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和婚姻纠纷诉前调解室,组建买卖合同纠纷专业化合议庭,提炼总结出买卖合同审理“15要点”,使“1小时审结26案”“2小时调解3案”、法官个人年审结1932案成为现实。截至2020年12月29日,共受理各类案件46632件,结案42935件,平均审理时间为58.9天;法官人均结案425件,结案最多的为2869件,以不断刷新的业绩展示勇立潮头的改革姿态,就此告别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

启动试点   描绘改革新篇章

 

 

改革难在落实,也重在落实。面对疫情考验,审时度势加大智慧法院建设力度,全面畅通跨域立案、网上立案、邮寄立案“三个通道”,设置了诉讼风险评估机、诉状生成一体机、案件查询一体机及电子“云柜”等智能化设备,开启“全天候”“零等待”“秒生成”的自助诉讼服务新模式;协调看守所连接四级法院专网,有效解决了提押被告难问题;打造西北首家“金融类案智审平台”,“ e法庭”成为隔空化解纠纷的大舞台;微信调解、视频开庭已内化为一项基本技能……“云上法庭”这一时代新名词变成高频词,“网对网”“屏对屏”“键对键”“线对线”,使“足不出户能立案”“远程提讯畅无忧”“遥遥千里对公堂”“云端调解化干戈”“电子送达传正义”成为办案常态。截至2020年11月底,电子送达7250次,有效送达6972次,送达成功率96.17%。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2511件,平均审理期限10.25天。适用简易程序审结15759件,同比增加5887件。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5.20%,同比增长18.34%。采用独任制审理案件25824件,结案18184件,独任制一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35.8天,展示了改革的力量和试点的光明前景。

守望初心·   凸显改革新成效

 

 

改革成效显不显,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和陕西金融消费纠纷两个行业调解中心在该院设立了工作站,特邀律师和交通事故调解室、司法技术组相继启动。纳入名册的特邀调解组织5家、特邀调解员175人,“行业优势”同发力,使4000余件矛盾纠纷诉前化解。运用线上司法确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让专程参观“十四运”主场馆的武汉市民由衷感到未央司法效率。用时1天线上化解的胡某等诉陕西某实业有限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集团案100件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案例”,办理的陕西领企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诉陕西徐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排除妨害一揽子解决纠纷案入选“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件”,不断展示着改革的成果和决心。

导向鲜明·   激发改革新活力

 

 

打好改革主动仗,关键在人。始终把“人”这个关键因素牢牢抓在手上,坚持“政治建院、文化兴院”不动摇,大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试点融通发展,通过运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集中交流研讨等形式,建立指标、进度月通报制度和大会通报等机制,从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各类司法人员中汲取推进试点工作的创新创造活力,唱响“为改革者撑腰壮胆”的主基调。树立“让吃苦者吃香、让优秀者优先、让有为者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全院干警自觉站在全区工作大局中想问题、做事情、办案子,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干,一件盯着一件办,把初心和使命凝聚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筑牢了“摸着石头过河”“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孙利权   李平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礼泉法院开展“检视整改提高周”活动
下一篇:陕西省高院环境资源庭赴蒲城法院调研交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