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0日,在江苏省高院考核的结案率、发改率等9项重点质效指标中,淮安市涟水法院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审判质效指标的历史性跨越。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如今的涟水法院,通过创新审判模式,延伸审判职能,特色审判工作亮点纷呈,案件审判质效大幅提升,以崭新的姿态正昂首阔步走向新的征程。
预重整——困境企业获重生
“涟水五岛湖公寓”是涟水的问题楼盘之一,因开发商资金断裂,200多名购房户无法办证、无水无电、无法如期入住……该院受理该破产案件后,创新理念,积极探索破产预重整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组织引入“重整经纪人”概念,形成法院整体把控方向、重整经纪人负责资金注入、管理人实施监督“三位一体”的新型重整工作机制,成功实现“五岛湖公寓”重整。
“感谢法院心系群众,司法为民,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近日,“五岛湖公寓”业主代表王某专程到涟水法院送上锦旗和感谢信。作为该小区的业主,他们遭遇开发商破产,多年无法拿到产权证,五岛湖公寓重整的成功终于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通过该“重整”程序已经“救活”了位于辖区内的“五岛湖公寓”及“开元名都”两个问题楼盘。解决了数百名购房户的后顾之忧。辖区“满庭芳园”和“中央城”两个问题楼盘“预重整”程序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该院针对问题楼盘存在的债权人多,债权数额大,法律关系复杂,部分拆迁工作未完成等问题,通过府院联动机制进行事前预判,事前化解,为转入重整程序扫清障碍,有效提高重整成功率。
“每一个陷入破产困境的企业背后,都影响着一个群体的生产生活。破产案件的预重整举措,就是一个打开濒临绝境的企业重生之门的工作,是我们发挥审判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的体现。”提到破产企业预重整工作,涟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洋这样说。
办铁案——扫黑除恶挑重担
“现在开庭!”2020年5月20日,随着法槌敲响,涟水法院对5件涉黑涉恶犯罪案件作出并公开宣判,其中2名被告人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33名被告人属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性质犯罪,23人被依法判处两年以上有期徒刑,5人被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据悉,该犯罪集团实施了聚众斗殴、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妨害公务等犯罪行为,该案系涟水法院审理的首起涉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该案在公安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首要分子未供述任何犯罪事实,属于“零口供”,这对法院审判阶段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办案团队迎难而上,连续加班作战,通过仔细查阅同案犯关于案件事实供述,并结合客观证据,撰写了6万余字的审理报告,对沈某的行为在集团中的地位进行了准确认定,并依法定罪量刑。
截止到2020年底,涟水法院承担了审理指定管辖和本地涉黑恶案件共31件,涉案人数196人,案件数占全市涉黑恶总案件数的三分之一。长期称霸一方、作恶多端的黑恶势力被铲除,充分彰显了司法权威,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涟水法院坚持严格审查每一起涉黑涉恶案件的事实关、程序关、证据关、法律关,从庭前会议、庭审预案到疑难问题处置、组织宣判及文书质量上逐一审查,提前做好预案。准确把握法律政策,不降格处理,不人为拔高,确保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
响应圈——联动执行显成效
“真没想到法院的行动这么快,让老赖无处可逃, 30分钟响应圈真是名不虚传!”申请执行人刘某拿到执行款后激动地说。2020年8月3日17时许,涟水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热线响起。申请人刘某举报称,拖欠自己10万元欠款、失踪3年的张某回来了。执行中心接警后立即联系当地派出所请求联动,仅仅15分钟后,张某即被控制。通过执行法官的教育,第二天上午,张某便履行了还款义务。
2017年,全国法院作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大部署,涟水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针对“被执行人难找、举报线索难核 、执行财产难查”等问题,联手县公安局共同创建“30分钟执行响应圈”,突出执行指挥快速反应功能,对执行案件申请人举报被执行人的行踪及其财产等线索,快速出警,及时控制,确保举报的线索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今年以来,该院坚持“探索、总结、提升”三力齐发,进一步放大响应圈效应,打造升级版,形成联动矩阵。在与派出所联动的基础上,将合作范围延伸至车辆管理部门和通信网络公司等,实现了由单纯控人向查人、查车、控人、控车同步开展和由被动接受举报向主动定位查找拓展的转变,并将联动领域扩大至公安刑警大队情报中心,对于影响较大、矛盾突出、涉民生的特殊案件,利用公安专有的技术手段帮助协控,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活动空间。
自“30分钟执行响应圈”机制运行以来,该院共接收举报线索420条,出警388人次,控制被执行人325人,控制车辆20辆,执结案件215件,涉案标的2400余万元,执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预调裁——速裁审判快车道
“真的谢谢法官,有了这份公正的判决,拿到补偿金终于有希望了!”近日,一批劳动争议案件的胜诉当事人张某等人来到法院,专门向承办法官表示感谢。
因用人单位长期拖欠劳动者工资,张某等人按照相关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却以经营困难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
该院速裁庭作为批量案件受理后,迅速启动“预调裁”工作机制,结合多方审查,决定以案为点,先行立案先行判决一起案件支持原告诉求。判决生效后,其他纠纷陆续调解下判,以最快速度维护了劳动者权益。
今年春节前,19名学生家长因为培训班没有资质要求退费无果,前往教育局等多家单位信访,最终被引导进入法院诉讼。案件标的小,涉及人员众多,速裁庭果断启动“预调解”机制,安排富有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与法官助理进行诉前调解,经过多轮人前背后的工作,终于在诉讼之外成功调解并当场退还学费。
今年以来,涟水法院为提高速裁案件工作成效,采取整合部门职能,优化审判资源,改革审判团队,创新节点管控,畅通办案流线等一系列措施,让案件又好又快办理。截至6月20日,涟水法院新收速裁案件1893件,同比增长124.82%,结案1563件,同比增长138.63%,结收案比82.57%,同比增长4.57%,平均审理天数43.2天,同比下降37.27天。在6月16日全市法院速裁业务培训会上,该院速裁庭审判工作经验在全市法院速裁工作会议上作交流。
集约化——类案批案联动审
如何及时有效化解批量类案,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这是摆在涟水法院面前的一个新难题。
该院通过充分调研了解到,许多案件中,往往是以“多被告、一原告”或“多原告、一被告”的形式出现。对此,涟水法院找典型、重点调,用“调解一件”促“和解一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集约集成,统筹高效化解纠纷,采用“集中立案”“集中送达”“集中调解”“集中开庭”“集中执行”的集约式处理方式,提升纠纷处理效率。
“我们以此为工作思路,推动组建涵盖法官、公安民警、司法调解员、律师、网格员等多方人员参与的司法服务团对,对接基层行政村、社区、企业,以分片包干、下沉一线的模式,参与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 该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刘加翀说。
2021年3月26日,该院联合政府相关主管单位,组织集中调解一批涉互助社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目前有130余名社员从我们这申请共计150余万元的互助资金至今没有归还,我们也尝试了好多清收办法,仍无济于事,真的很伤脑筋!”在集中调解现场,涟水县保滩街道农民资金互助社负责人褚某这样向法官诉苦。
另人欣喜的是,该院有效运用类案联动示范机制,只用了短短的半天时间,便有52名社员与该互助社达成和解协议。
针对近年来该县农民资金互助社矛盾多发的类案纠纷,涟水法院采用类案联动示范机制,采取“示范调、示范立、集约审、示范判”,以个案示范诉讼效应带动同类批量案件化解。
目前,该院有效联动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网格等联动集约化审理涉及农民资金互助社案件328件,涉案金额891万元,涉及金融合同纠纷309件,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其中,调解撤诉的113件,平均审理天数均在30天以内,既及时有效为群众化解了纠纷,也有力推进全院案件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