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检察院围绕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建议落实难等困扰工作开展的突出难题,探索通过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含议案等)、委员提案(含社情民意等)衔接转化,把涉及公共利益保护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转化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把重大疑难公益诉讼案件的检察建议转化为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以检察机关的诉讼、人大政协机关的专题询问、知情视察为保障,通过职能联动,构建检察公益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三方协同监督机制,初步实现了凝聚合力维护公益的目的,拓展了公益诉讼线索来源渠道,提升了公益诉讼监督实效,推动了重大疑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寻找新领域 破解线索少
线索匮乏是制约检察公益诉讼良性发展的首要因素。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新职能,检察公益诉讼还处于起步爬坡阶段,社会认知度不高,公益诉讼线索极为匮乏。调查发现,每年各级两会都会收到大量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其中涉及公益的建议和提案大约占15%。这对于破解检察公益诉讼线索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领域广、专业性强,这是大部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特点。有效整改是制约检察公益诉讼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检察建议的具体措施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直接导致问题整改流于形式。另外,行政机关假整改、书面整改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但检察机关的跟进监督确保成效的措施还不多。代表建议的建议人、委员提案的提案人往往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转化后检察建议的提出和落实能够进行专业辅助;对于整改落实不力的,也可以通过专项视察或专题询问以推动问题解决。
接受监督是检察公益诉讼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公益诉讼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等社会各界监督,这是这项工作得到支持、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实践中,人大、政协的监督主要体现为听取汇报、专项视察等事后监督,不能有效参与问题解决。而根据该工作机制,代表、委员无论是自己的建议、提案被转化为检察建议,还是把检察建议转化为自己的建议、提案,都确保了代表委员从事后监督变为过程参与,更有利于增强其对公益诉讼工作的了解和推动问题解决。
勤职能联动 拧成一股绳
崂山区政协委员张晓在一次检务公开座谈会上提出,其针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荒草庵急需保护的现状提交了提案,但长达半年未能有效推进。崂山区检察院审查确认情况属实后,及时向职能部门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做好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检察建议发出的第二天,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就邀请崂山区检察院检察长带队进行现场勘察,并初步确定了以民族融合为切入点的整改思路,目前项目维修已列入新一年财政计划。
以该案的成功办理为契机,崂山区检察院与区人大、区政协进行对接,先后将涉及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龙洞、银川东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国有土地出让金拖欠等多份建议、提案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检察建议,有力推动了问题解决。其中仅国有土地出让金一案就督促收缴出让金1.8亿元,白龙洞直接由区级文保单位越级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权力监督的职能定位,有利于公益诉讼工作提质增效,让他们在互动中相互助力。”崂山区检察院有关人员介绍。据悉,崂山区检察院在办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献唐墓环境脏乱差一案中,同时提出王献唐墓申报省重点文保单位、筹建博物馆和文化公园等三项建议,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认可。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省院王效彤副检察长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刘海行等多位代表、委员通过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方式协力推进。目前,省重点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已通过省文物局内审,文化公园建设已通过新一年财政立项批复。按照该模式,先后有13位代表、委员就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涉及的问题提出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助力检察建议所监督问题的整改落实。
另外,他们还在立制中完善。据介绍,检察建议和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的衔接转化,提升了公益诉讼工作质效,也保障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的落实力度,实现了双提升双促进。崂山区检察院分别与区人大、区政协多次对接,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分别带队到院调研推动,形成了具体的工作办法,明确了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等事项。
2019年度、2020年度,崂山区人大、政协机关年均移送建议230余份、提案210余份,其中涉及公共利益保护的47份,目前已确认对其中的17份委员提案、9份代表建议所涉事项启动公益诉讼监督。
创新加探索 监督有力量
探索前置参与。规定代表委员拟针对涉及公益的事项提交建议或议案的,可邀请崂山区检察院办案人参与前期工作调研,做好信息共享和提前介入,为后期转化检察建议夯实基础。崂山区检察院通过参与市人大代表的涉民营企业权益保障专项调研,依法对客观原因导致某民营企业受让的2667平方米国有土地长年闲置的违法情形向职能部门发出两份检察建议,督促在保护民营企业用地权益的同时,盘活案涉国有土地。目前涉案土地回收工作已形成方案,正在履行报批手续。
探索过程跟进。结合具体案件特点,通过邀请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件调查,在实现专业领域专家辅助的同时、也为后期一旦需要,可以及时将检察建议转化为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在办理大河东湿地保护案时,通过邀请全国入大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印萍进行现场勘验并出具专家意见,实现了对案渗土地湿地属性的准确定性,为后期检察建议的整改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12月,整改结束,经整改效果直播听证,确认生态初培修复。针对检察建议整改缓慢或成效不明显的,崂山区入大两次就检察建议监督事项的整改情况进行专题视察,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认真整改。
探索范围拓展。在诉前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的基础上,探索将该做法拓展到民事检察、行政检察领域,推动共性问题的制度性化解。省人大代表刘海行、全国人大代表印萍分别就峙山区院办理并连续 4年跟进监督的在全省、全国法院系统普遍存在的"胜诉不退费"共性问题,向全省、全国人代会提交代表建议,推动省高法、最高法就在全省、全国落实"胜诉退费"法律规定作出顶层设计,最高法已明确表示采纳关于推行上海法院系统线上退费方式的建议,确保法律尊严和当事人合法权益。山东省网上退费平台也已于2020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多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类案,就土地违法案件行政非诉执行主体的确认提交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职能部门已制定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执行主体,推动依法行政,维护司法权威。(贺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