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镇江丹徒警方“所队合一”改革释放强大警务动能

2021-03-29 16:57:56   

机构整合做“减法”,警务效能实现“乘法”式倍增。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安全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公安以问题导向、向难处发力,针对以往内保工作基础薄弱、质态欠佳的情况,积极探索“所队合一”的内保工作新模式,在成立专门内保大队的基础上,与主要负责镇江市高校园区安全保卫的长山派出所实行“所队合一”勤务模式,最大限度优化布局、盘活资源、提升合力。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实践,分局内保工作考评从全市末位一跃升至全市第一,实现减负基层、夯实基础、提升效能、群众满意的“多赢”效果。

 

改革破题,“所队合一”释放动能

“选择与长山派出所合并,是因为它是专门服务管理镇江市高校园区的派出所,目前高校师生近6万人,‘所队合一’可以充分发挥长山派出所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优势,以点带面,形成带动全区其他派出所内保工作的辐射效应,从而推进整体工作提档升级。”镇江市丹徒区副区长、公安局长姚恒清在介绍实行“所队合一”的顶层设计时说道。

而接下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公安警务改革“大部制、大警种”的科学方向。内保“所队合一”后,首先有效破解了“警力不足”这一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共同难题,派出所34名警力全部纳入内保范畴,所领导班子兼任内保大队领导班子,所内民警、辅警在承担派出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按照经保、文保、企保、案件查处等内保条块分工,定人定岗定责,在各自专管的领域内,协调抓好全区各派出所内保具体工作,形成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和高度共享的警务运行机制,内保工作整体战斗力大大提升。

 

合成作战,打出内保气势声威

“所队合一”后,针对以往案件办理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等问题,长山派出所牵头会同各派出所案件骨干民警,成立专业化的内保打处队伍,充分发挥案件民警懂研判、会经营、善抓捕的优势,重点对内保管辖的六类案件、非法经营汽油、柴油案件等开展统领侦破,切实将“五根手指”攥成精准攻坚的“铮铮铁拳”。

去年来,丹徒公安共破获内保管辖案件8起,同比提升12.5%;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同比提升115%,实现翻倍式跃进。特别是去年9月,由分局内保大队牵头,联合网侦、刑侦、技侦等部门,经过数月经营,摧毁了一个长期流窜于扬州、镇江两地的流动非法销售汽油团伙,查扣作案车辆12辆,扣押成品油40余吨,收缴非法所得170余万元,有力震慑犯罪分子,打出了内保的气势声威。

 

一警多能,执法素质显著增强

“所队合一”并没有改变内保和派出所警种的性质和基本职能,而是找到了实现“一警多能”的载体。针对改革后有的民警缺乏内保工作经验的特点,分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开展民警培训,并邀请市局支队领导和兄弟单位业务骨干,定期开展“短平快”的现场教学、法制讲座、“一对一”精准帮带等,有力提升全区内保队伍专业化水平。

“我们由分管案件、法制出身的副所长牵头、专职法制员负责,督促指导全区内保案件的办理工作,及时解答和协调各派出所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形成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复查复核、及时处罚的工作闭环”。分局内保大队长兼长山派出所所长张学斌介绍。得益于抓细节抓源头的常态机制,分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也一直处于全市前列。

 

以点带面,打造“平安大学城”品牌

抓好主阵地,做精示范岗,分局立足“平安大学城”,打造内保服务管理特色品牌,形成以点带面的牵引辐射效应。主动联合高校园区指挥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单位的协作联动,牵头建立内保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信息互通、问题交办、联合整治、交叉互查、跟踪整改等机制,形成内外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投资70余万元,在各大高校门口加装违章抓拍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强化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有力辅助实战。

围绕园区高校集中、师生人数多、留学生较多的实际,前移服务管理触角,设立“内置式”校园警务站,建立多个警校微信群,固化警校共建机制,加强治安联勤联防、联合安全整治、反诈反恐宣传等,筑牢网上网下平安屏障,为全区内保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样本。今年来,通过警校共建机制获取线索,迅速破获一起学分诈骗案件,开展单位内部安全、人身安全、心理辅导、防诈骗等讲座15场次,帮助解决问题困难132件次。(李红根 宰沁岩 张学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龙江省首例高空抛物案宣判
下一篇:黑龙江省司法厅举办首期司法行政大讲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