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房产 > 正文

房地产业应拥抱绿色机遇

亢舒    2021-11-10 14:43:58    经济日报

房地产业是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十分密切的行业,告别过去高杠杆、高周转和高负债率的发展阶段,房地产业应以绿色发展为突破口,从粗放向集约内涵式转变,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寻找“绿色机遇”。

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目标,对实现绿色发展路径做了全面部署,绿色将成为未来城乡建设的“主色调”。房地产业是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十分密切的行业,告别过去高杠杆、高周转和高负债率的发展阶段,房地产业应以绿色发展为突破口,从粗放向集约内涵式转变,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寻找“绿色机遇”。

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县城把握好房地产开发节奏,未来房地产开发更应强调规划的科学性。《意见》指出,统筹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设,与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相适应。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对于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而言,如果人口过度密集,住房供给不足,交通不畅,资源环境负累加重,则与绿色和谐宜居的目标相违背。而对于中小城市,罔顾住房需求和产业发展现状盲目上马房地产项目,终将造成资源浪费,同样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应放在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的一盘棋中,“各美其美”,更加突出不同的功能定位。房地产企业需顺应大中小城市和县城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加明晰的发展战略。

大城市应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增加住房供给,更好发挥住房租赁的作用,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小城市则要根据人口、产业的情况,避免过度房地产开发,同时严格限制建筑的高度,在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更新中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建设郊区新城有助于将过于密集的人口从中心城市引向周边,缓解“大城市病”,并发挥大城市对郊区新城的带动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意味着广大农村居民走向城市时,县城将是重要一站。因此,大力提升县城的公共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应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建筑能耗在全社会能耗中大体占到40%,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大体也是40%,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房地产行业应该承担起责任。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完善的绿色建筑推进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66.45亿平方米。未来,不仅新建建筑向绿色发展,还将进行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对于高品质绿色住宅,房企不能仅当其是营销噱头,而要切实加大超低能耗建筑研发力度,将高品质绿色住宅视为重要发展领域。

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也是房地产行业重要的转型升级方向。《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装配式建筑使得施工现场作业的粉尘、噪音、污水大大减少,工程工期较大缩短,对环境的影响显著降低。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占比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的年均增长率为54%,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达到20.5%。2020年新开工的钢结构住宅约1200万平方米,尽管占全国钢结构建筑的比例较小,但钢结构住宅仍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推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绿色转型,也将给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新发展机遇。《意见》提出,“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将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融通创新、利益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大市场主体将从节能低碳节水用品,绿色装修,绿色建材、家具、家电,垃圾分类等方面,寻找到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地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下一篇:北京市保障房中心70亿元公司债获受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