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7年就成立了党的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斗争。建党百年来,巴彦淖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了筑牢“两个屏障”、建设“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并多次对包括乌梁素海在内的“一湖两海”治理和河套灌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全国全区发展大局赋予了巴彦淖尔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为新时代巴彦淖尔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为抓手,以“天赋河套”品牌建设为引领,以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为首要战略,以深化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一市五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产业集聚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办成了许多关系巴彦淖尔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初步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坚持系统思维、全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出台了乌梁素海湿地水禽保护区、农药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和13个具体办法,全面推行河湖林草长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地域全要素生态环境治理,让巴彦淖尔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2017年以来,全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3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27.7%,恢复湿地6万亩,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1%,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我们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政策意识,超前谋划、精准定策,以竞争性评审第一名的成绩,争取并实施总投资56.78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按照工程质量好、工程进度好、资金配套好、财务审计好、廉政建设好、产业发展好“六个好”的标准,同步推进点源、面源、内源治理。在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加快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中以防沙治沙生态园,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治沙技术,探索沙漠治理与光伏发电、沙草产业等绿色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模式;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行动,彻底斩断点源污染;在河套灌区开展“四控”行动,减少面源污染;在湖区及周边实施入海前湿地净化、生态补水等内源治理,推进乌拉山和乌拉特草原生态修复。与此同时,争取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补水专用通道工程取得关键进展,正在推动列入国家“十四五”及相关专项规划,有望尽快得到实施。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乌梁素海水质持续好转,整体达到五类标准,局部达到四类,治理做法入选2020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十大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乌梁素海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质,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一举多得。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乌梁素海治理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经济总量8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6614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22.3∶33.8∶43.9演进为25.3∶29.4∶45.3,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一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破题起步、全面起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作为首要战略,大力优化土地、科技、平台载体、品牌、市场主体等要素配置,着力推动农牧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农畜产品由原料、初级产品销售向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转变,发展方式由单一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厚植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全国率先开展盐碱地治理集成技术推广应用,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等17家科研院所进行改盐新技术试验,5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区。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24万亩,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做大做强粮油、肉乳绒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斤以上,牲畜饲养量2314万头(只),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能够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蔬菜生产基地和番茄出口基地,建成河套向日葵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河套地区被中国气象局认证为“黄金农业种植带”。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示范带动和整体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引进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业模式,建设中以、中美等5个中外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农牧业示范园区130个、田园综合体29个。加强与中科院、农科院等顶级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进30多位知名院士和权威专家,在地市一级率先建立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功入选全国拟建名单。创建并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统领整合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17项大奖,品牌影响力全国排名第一,授权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优质农畜产品溢价15%以上,已成为带动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提升巴彦淖尔形象的重要引擎。创新提出“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引领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培育了中粮、兆丰、旭一牧业、金草原等252家龙头企业,扶持了7000多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58.5%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经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精深加工等综合措施,优质耕地亩均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加快向2万元目标迈进。牵头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会,建立了沿黄省区、地市交流协作机制,开启了共抓黄河生态大保护、携手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征程。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大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套区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等产业,全力保护好河套平原这块净土。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5家,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神华、中核龙腾光热、润海源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伊利、蒙牛、星连星高端有机乳产业示范园初具规模。清洁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风光电装机达502万千瓦,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通道配套16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源-网-荷-储”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与中船重工、国家能源集团在沙漠治理、农村废弃物利用、千万千瓦级国家新能源基地、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等领域形成合作,地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是现代服务业支撑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力推进,大中矿业成功上市,成为巴彦淖尔市首家、内蒙古近9年首家A股上市企业,恒丰面业、天衡医疗上市进程稳步推进。保税物流园区(B型)封关运营,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成为全国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7个旗县区全部建成电商产业园,电商企业达到1323家,电商服务网点实现村组全覆盖。河套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秦汉长城、汉代鸡鹿塞入选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河套非遗小镇挂牌运行。《片警宝音》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成为全国文化馆优秀群众文化品牌,市图书馆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世界向日葵产业发展论坛、乌梁素海国际冰雪旅游节等活动,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6家,民主村、富强村、联星村等一批特色村镇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最美村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我们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驱动作为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轮子,高位推动、持续加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经验在全区推广。推进农村牧区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保障农牧民长期可持续受益的做法,成为2020年度中国改革50个典型案例之一。启动实施农垦集团化改革,组建农垦集团公司,有效盘活土地等资源资产,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五原县成为全国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乌拉特中旗成为自治区牧区现代化试点。“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扎实推进,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运行质量排名全区第一,荣获全国“2020年度最佳服务案例奖”,我市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的16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圆满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二是全方位对外开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对蒙合作机制逐步健全,与蒙古国南戈壁省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关过货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以来累计进口煤铜资源7357万吨,成为全国对蒙过货量、贸易额、税收最大的公路陆路口岸,开发开放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开通了全区首列中欧农产品班列,优质特色农畜产品远销五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12年全区第一。三是创新支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设立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成立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沙漠综合治理中心、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组建巴彦绿业公司、淖尔开源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推动重点工作取得全新突破。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全市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众创空间3家、星创天地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我市入选国家“科创中国”首批22个试点城市,成功举办了“科创中国”巴彦淖尔现代农牧业发展论坛。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认真落实招才引智政策,2017年以来累计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426名,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
始终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017年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24亿元,年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以上。尽锐出战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5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全部摘帽,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586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657元和20684元,比2016年增长28.2%和42.9%,年均增幅6.4%和9.3%。解决了“入住难”、“回迁难”、“办证难”、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问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积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公办学校十二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扎实推进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鼠疫防控阻击战,市医院、临河区中心医院新址建成投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中心城区和集镇建设,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3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6%。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5%,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行政嘎查村全覆盖,棚户区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得国务院奖励支持。巴彦淖尔机场航班通达国内7个大中城市,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通航运营,国道242、335,省道311、315等建成通车,包银高铁、S39地方高速开工建设。全市公路总里程和路网密度居全区前列,成为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市和交通强国建设任务试点地区,五原县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统编教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依法治市成效明显,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信访维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和谐、边疆安宁、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持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关于“一湖两海”治理和“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要求,作为谋划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全面对标对表、精准定策施策、细化工作举措,有力推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市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检两院依法依章开展工作,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党管武装和群团工作取得新进展。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二是各领域党建工作统筹推进。在农村牧区开展“强党建、促振兴、惠三农”、“比武争星”等活动,边境地区创新推广“一校一队一车一户一业”党建模式,街道社区完善“1+N”区域化党建载体,基本实现“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创提行动”“最强党支部”创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三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能力素质明显提升。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统筹开展市、县、乡集中换届,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习培训,有效提升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谋划推动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大力弘扬“三个大力提倡、三个坚决反对”的优良作风,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旗帜鲜明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激情干事、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的全新发展和快速变化,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生动缩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巴彦淖尔的生动实践。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准确把握“三新”实践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争取实施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补水专用通道、沿黄生态系统网络化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治理工程,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全面加快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种质基因库和种业产业园、国家农高区、中外合作园区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整体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统筹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先进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接续奋斗,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景美人和的巴彦淖尔,乡村全面振兴、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天赋河套”品牌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巴彦淖尔,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幸福和谐的巴彦淖尔,现代城市风貌与秀美田园风光相互协调、交相辉映的巴彦淖尔,努力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标杆和样板,整体实现发展转型之变、综合实力之变、精神风貌之变,真正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