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被拐儿童回归家庭,父母可以做什么

2021-12-17 12:06:41    中国青年报

两个家庭将要和孩子度过一段相互磨合、适应的时期,请多给孩子,也多给自己一些缓冲的时间。

——————————

近日,被拐儿童孙卓历经14年后终于与亲生父母相认,在经历最初的困惑之后,表示愿意随父母回深圳上学,这让关心这件事的人们终于感到欣喜和安慰。

最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和突然出现的生身父母,孙卓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有点蒙。”表示还是愿意留在山东养父母家,这曾引起了网友的普遍争议,实际上,孙卓有这样的反应非常正常。

心理学认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依恋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当抚养自己的亲生父母被养父母替换后,孩子的依恋对象从亲生父母逐渐转移到给予自己更多养育、照料和关爱的养父母身上。十几年的成长岁月,4000多个共处的日日夜夜,点滴的亲情互动、交流已深入骨髓,所以,18岁的孙卓自然地,也必然地对养父母以及两个姐姐产生了牢不可破的依恋。

在送孙卓回山东阳谷学校的路上,孙海洋再次询问了儿子是想继续留在山东还是去深圳。下车时,孙卓终于说想回深圳去读书。这是孙海洋期望的,也是广大关心这件事的网友们愿意看到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孙卓这才算是接受自己命运的正确方向,对于他自己,对于亲生父母,这也是符合常情、合乎伦理的选择。

无独有偶,另一位被拐儿童符建涛,长大后也联系到了亲生父母。而且与父母相认后第一时间就表示愿意随他们回深圳,并且改回姓“符”。有意思的是,孙卓与符建涛的性格、气质,与各自生父的性格、气质如出一辙。符建涛生父达观、随和,他甚至期望与儿子的养父母见面。孙海洋则要执着得多,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拒绝与孙卓的养父母见面。

对于两个尚处于青春期、刚刚成年的儿子来说,一边是亲生父母,需要慢慢熟悉,慢慢建立情感联结;另一边是养父母,与自己有着深深的依恋关系,不管是“期待回家”还是“尝试回家”,这两个孩子都将面临全新的适应课题。

对孩子来说,“回家”的心情中有渴望、新奇,还可能背负了一些伦理道德和社会压力,也许还有对亲生父母——甚至包括对养父母的愧疚。接下来,他们将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地域从北到南,学校的学习进度、校园文化可能完全不同,与同学的伙伴关系要重新建立……可以想象,两个孩子在教育环境上要面对不小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来自家庭。两对夫妇可能时刻会感觉到,找回的儿子带着养父母家庭的太多烙印,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与人交往模式都与自己的家庭不同,甚至方言口音都是微妙的隔阂。孙海洋含辛茹苦寻子十几年,个中酸楚可想而知,但此时,他可能要逐渐放下“寻子悲情”,回归正常生活,否则就会对孙卓形成压力,而这也是孙卓不应额外承受的。

可以想见,两个家庭将要和孩子度过一段相互磨合、适应的时期,甚至这个阶段可能会比较长,此时,双方都不必急于实现“合家欢”,不妨都接受“这段时间,我们还不太和谐是正常的”,多给孩子,也多给自己一些缓冲和平静的时间。

在各种合适的时机,父母和孩子都可以讲讲自己这些年生活的情景,对孩子的讲述,父母怀抱接纳的态度,不带评判地倾听,让孩子逐渐增加安全感。父母讲述自己的生活,也是为了让孩子多了解自己和家庭,而不仅仅是诉说自己的不易和艰辛,让孩子心怀内疚。

特别要注意的是,允许孩子对养父母家庭有感情的流露。这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孩子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表现。对此,父母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去包容——父母已为寻亲含辛茹苦14年,相信这个宽容度是有的。实际上,两个孩子已届成年,即将先后参加高考,留给亲生父母陪伴的时间并不多了。

相信两对了不起的父母都会对孩子尊重、放手、成全,也相信这份努力都会被孩子感受到,并尽可能给予亲人最好的爱的回报。祝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享受天伦之乐,这是最好的,也是人们都期盼的结局。(唐映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考试成绩只有ABC 学得如何家长咋知道?
下一篇:中国中小学联网率达100%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