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中国的“二次高考改革”?理性看待职教高考

熊丙奇    2021-10-15 11:37:06    红星新闻

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让成为技能型人才也成为年轻人的自主选择,才能有力缓解当前社会的教育焦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方面,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

 

 

其中,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引起舆论关注。一些行业公众号发文,甚至称之为“中国的二次‘高考改革’”。

事实上,我国早已推出技能型高考,但其关注度远不如普通高考,而2019年新增的职教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也被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是比普通本科低一层次的本科。因此,要提高“职教高考”的吸引力,巩固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有必要推进让更多本科院校通过“职教高考”招生,并坚持职业教育定位,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吸引力,由此给学生多元成才选择,缓解家长的中职焦虑、恐慌,为当下的“双减”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这就是推进分类高考。但是,由于技能型高考只是针对高职院校招生,因此,技能型高考受关注度不高,也没有充分起到高考分流的作用。

“职教高考”,顾名思义,应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考。那么,哪些院校属于举行职业教育的高校?这对推进“职教高考”至关重要。根据最新《意见》精神,通过“职教高考”招生的院校将包括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以及部分应用本科院校。《意见》也提出,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当然,这些院校也可通过普通高考招生。

在笔者看来,职教本科、部分应用本科院校也通过“职教高考”招生,可提高“职教高考”吸引力,这意味着更多中职学生可通过职教高考进入本科院校,拓宽了中职学生的升学选择。但这还不够,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的办学看,除了职教本科、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外,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应该举办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且,有的综合性大学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也应该进行职业教育,这些院校和专业也是可以通过“职教高考”招生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疑会更快地建立起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平等发展,且互相融通的教育发展局面。学生进中职学技能,也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随着“职教高考”的推进,中职、高职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可能会导致偏离职业教育定位。这一趋势在职业院校的具体办学中已经出现,如有的中职学校追求升本率,出现中职“普高化”。

要避免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进一步清理轻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管理与人才评价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比如,取消对初中、高中学校的升学率评价,以本科率评价高中办学,其本质就难免有歧视高职的嫌疑。其次,应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就必须拥有灵活的自主设置专业、课程,改革教材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空间。再次,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职业教育办学投入不足,也将导致部分职业院校办学存在低质化的问题。因此《意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则是希望利用上市公司、行业企业的资源,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只有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让成为技能型人才也成为年轻人的自主选择,才能有力缓解当前社会的教育焦虑。为此,各地应切实落实《意见》提出的要求,实现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球13%10至19岁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
下一篇:国办出实招:落实税收扶持 支持大学生双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