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民乐团集训。上海市教委供图
“双减”后的首个国庆长假,没有了补习班、提高班,少了刷题,上海青少年是怎么度过黄金周的?
记者在连日走访中了解到,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全体教师长假期间全员上岗,孩子们“零门槛”随到随学,在“玩”中学会团队配合;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变成了“创新乐园”,搭建创意模型,动手实践了解繁花绘图仪等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在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无线电测向体验活动和“航空航天实践体验活动”给青少年航天梦插上了最初的“机翼”……
上海市教委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申城16个区共实施“主题教育项目”近100项,线下课程约150个,线下社团(班级)近600个,覆盖学生数逾十万人;近300个线上课程的点击量超过150000次。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的校外教育不断打通“前沿科技”与“普及提高”的通道,不断糅合“美美与共”和“艺术素养”的元素,在项目式的学习过程中探索素质教育之路。“言传”有心,“身教”更动人。长假里,一批校外教育人用“身教”的力量,发出一首首育人强音。
国庆期间,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生民乐团连续集训四天,65位小团员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热爱;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团的25名孩子进行了为期5天的训练。在《你的童年我知道》中,孩子们用有力的舞姿真切展现少先队红领巾鲜血染成的意义。
长假期间,校外教育单位突破“时空”限制,带着孩子们“沉浸”于辽阔的天地,去行走,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行走的艺术课堂——观摩那些赤诚与生命之光”主题活动,带孩子们“线上+线下”参观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开画展之旅,在“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中,让青少年走近大师、了解大师的成长历程,感知艺术的世界,播种艺术的萌芽;在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青浦区,“水韵·寻迹”行走课堂带着孩子们寻找水文化的踪迹、体会水文化的韵味。
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今后,上海的校外教育单位将不断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从青少年的视角,送给他们更好的校外成长空间。(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