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学森作了发言,对新同学表示欢迎并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树立坚定的学科意识
书法是平凡而朴素的,它并非一个高人一等的学科或者专业。书法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对音乐、美术、电影、舞蹈以及文史哲等等其他学科保持敬畏、尊重、好奇与热爱。与理工科相比,书法专业不能直截了当地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与法律、经济等社会学科相比,书法不能立竿见影地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但是,书法学科有着非常切实的学术理念、学术规范和存在价值。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书法能够焕发精神,净化心灵,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催化和润滑作用。书法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创造热情、学术逻辑、专业法则,是文明进程的坚强支撑。同学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夜郎自大,应该坚定、自信、从容地从事书法的学习和研究。
二、持之以恒地学习专业技能
孙过庭说:“有学而不能者,未有不学而能者。”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学而能。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书法是一种表达方式,有着特定的话语体系,必须娴熟掌握。毛笔书写是首要的专业技能,要坚持不懈地临摹、创作。前人所谓的“半日临帖,半日创作”“一日临池,一日应请索”,都在强调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掌握一门艺术,必然有渐进性。音乐上的练习曲、变奏曲、即兴曲等名目,体现的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理念。书法学科教育的优势,就是系统而递进的教学。上乘的书法作品,如同一部动人的交响曲。但是,首先必须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法则。《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实际上是说,书法作品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法则,有艺术逻辑,它实际上与数学的函数相通。必须领会并运用这种逻辑。
书法是一种聚合式的艺术表达。除了毛笔书写,文字、语言、文学、文化也都是书法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任何有价值的表达都不会是言不及义或者无病呻吟的,而必然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的,是由衷的、真诚的。
三、热爱集体,发扬传统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悠久,中国书法研究院人才济济。进入书法院,会看到欧阳中石先生提出的十六个字理念:“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这些反映了书法院一以贯之的传统。为中国书法研究院取得更高荣誉需要各位同学有所担当。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们之间互称“同学”,老师称呼学生也叫“同学”,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互相学习。同学关系一种非常高尚的关系。衡量同学关系状态是否良好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国家富强、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交往中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也会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有所切磋、商榷。为了事业的发展,同学一团和气,有时候也有必要红红脸、出出汗。孙过庭说:“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值得思考和借鉴。
五、要劳逸结合,要有心理承压能力
有的同学一入学,摩拳擦掌,非常激动,每天写字到深夜,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是,一个月之后就难以为继了。为了赶论文、赶作品,或者赶着看完一个电影,偶尔熬一下夜当然可以,但是不能频繁熬夜。希望大家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养成合理、规律的作息习惯。
学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能出现各样的问题。专业上、学术上、生活上、恋爱上、课外兼职上,可能出现挫折,有很多不如意。大家要保持耐心,要与老师同学沟通,要养成一定的心理承压能力,有一定的耐受性。《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很多困难都是过眼云烟。通常说“文史哲”,除了文学修养,建议大家在研究生期间多读历史,多做一些哲学思考。开阔心胸,坚定理想和信念。
六、要有计划,要出成果
三年之内,四年之内,写出毕业论文,拿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些是成果,但是还不够。希望大家在入学的时候,就能够为毕业做好计划。
发言最后,何学森对书法院的创院宗师欧阳中石先生表达了缅怀和敬意。并表示,书法院如今的成就是欧阳中石先生和其他前辈们的心血结晶,各位师生有责任继承好他们开拓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