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青少年打“增高针”是拔苗助长

2021-08-11 10:18:21    光明日报

【新闻随笔】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印象:走在大街上,看到现在的年青一代,平均身高越来越高。更为全面和丰富的营养摄入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确实让我们的年轻人茁壮成长,这是我国基础公共健康和生活水平提升的一个体现。不过这也让不少家长开始焦虑:“为什么别人家的娃都那么高,我家的娃长不高是不是生长发育有问题?需不需要打个‘增高针’?”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消费悄然兴起,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

身为一个临床工作者,笔者平时也没少遇到这类家长。有的家长在门诊对笔者大倒苦水,认为自己的孩子生长有问题,要求做生长激素的检测,更有甚者直接要求对孩子进行生长激素治疗,让人哭笑不得。由于人种、生活习惯和父母身高等不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身高标准,况且同一地区的人群,其身高也是大致符合正态分布的。换句话说,一群人里总是有高有矮的,这与我们的生活经验也相符。只有达到特定的临床标准,医生才会考虑病理性的生长发育迟缓,进而采取下一步的检查检验。

目前人们所讨论的“增高针”生长激素,指的是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生长激素自1985年问世以来,经过了长期的临床试验和应用,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不断放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适用范围,但是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应用具有严格的临床指征。因此,即使青少年确实是矮小的身材,如果后续的检查提示青少年不存在对应的适应证,那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仍然是不合适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涉及多个系统、涵盖多种因素的过程,生长激素在其中只是发挥了一部分作用,如果滥用生长激素,那么反而会带来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诸多问题。

生长激素的滥用和超指征应用,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问题。为规范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应用及矮身材儿童的诊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于1998年提出《对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临床应用的建议》,2008年制定了《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但目前临床上仍存在随意扩大重组人生长激素应用范围、疾病诊断不规范、过度治疗等问题,从而给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带来诸多隐患。

随着年青一代平均身高的提高,很多家长的“身高焦虑”也越来越严重,一些不正规医疗机构和相关产品企业迎合这种焦虑感,大肆宣扬所谓“增高针”的效果,罔顾生长激素滥用的不良后果。一股脑地把孩子长高的希望寄托在“增高针”上,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归根结底,我们想要的是“好苗子”而不是单纯的“高苗子”。家长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生长激素治疗,确实是一部分矮身材儿童的福音,但还是要严格遵循指征及用量,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对发育指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严格的监测。

(作者:黄鸣柳,系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合肥建智慧学校助“双减”落地
下一篇:海淀封控区两百余小学生“云班会”相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