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们在写作业。新华社发
浙江安吉昌硕街道天目社区幸福邻里中心,志愿者给辖区青少年上剪纸课。新华社发
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思源实验学校学生下午放学后在老师的辅导下写作业。新华社发
湖南常德“劳动者港湾公益课堂”,周边学校学生放学后在这里写作业。新华社发
假期,自然少不了作业。
对学校而言,作业折射了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名片;对学生而言,作业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负担、时间管理能力、学业成绩等方面。
是一摞一摞的习题册抄抄写写,还是伴随着有创意的作业让假期生活增趣?作业的质与量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关注作业背后,是人们的追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作业?高质量的作业如何设计?学习如何更有趣?作业与身心发展、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又有怎样的关联?
1.如何看待作业:提分?育人?
“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该付出的还得付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日前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承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表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是学情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基础。
作业时间,是一个反映作业数量与作业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被社会高度关注的作业敏感指标。在今天,作业是与减负连在一起的——本应是休息、锻炼的校外时间却被无休止的作业积压得没有多少空间。
“作业与教学、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教学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作业本质上也是全面育人的过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认为。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作业是学校教育范畴,继续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理性对待作业类型创新,大力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等要求,为未来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各地相继建立中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传统作业与非传统作业的有机结合,保持合适的比例与结构。”王月芬指出,不能全部否定传统的基础性作业的重要价值,比如必要的记忆背诵、运算等,这些作业依然有它们重要的价值。跨学科、综合实践类、长周期、合作类等非传统作业类型,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无论采用哪种作业类型,都要警惕形式主义,不能‘换汤不换药’。无论哪种作业类型,都要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
“中小学生的作业,不可避免要受到考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的影响。要改变当下大量刷题、重复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的不良倾向,必须从考试命题上下功夫,为作业设计、作业布置树立正确导向。”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王殿军直言,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死记硬背、“题型+套路+大量重复练习”的模式不灵了,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不进行相应的改革,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
2.写作业:好心情?坏心情?
回忆起小时候做作业的情形,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说:“从来不觉得负担重,还要自己去找作业来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岁月静好;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嗷嗷喊叫。”一段时间,作业成为孩子、父母眼中“恶魔”般的存在。
面对作业,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何故?
“情绪是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激发、指向和维持人的行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冲解释,动机理论可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好奇心;同时,充分考虑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掌控成功,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且,注意及时反馈与适当奖励,让学生满意。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张冲引用一位心理学家的话进行评价,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绑在椅子上进行灌输,真正的学习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驱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关于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作业,我认为最好是孩子热爱的作业,而不是我们认为他们需要什么作业。”袁亚湘表示,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当然,作业也需要接一些地气,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孩子感到学习是有用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早已不是简单机械地刷题、训练。“作业真不能随随便便布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感受到他有意思。高质量的作业一定是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高质量的作业一定是形式多样的。”王殿军说。
在清华附中,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他给同学设计了好多作业题——他能力太强,没作业可做,就给大家设计题目,做完了再给大家讲。学生永远是要超越老师,这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王殿军认为。
3.设计作业,创新?刷题?
作业设计与实施是学校和教师的本职工作。现实中,一些老师习惯“拿来主义”,将某某名校的课外辅导材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时间久了,教师也就逐渐丧失了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
“作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与作业效果相关。如果说做作业是学生的责任,那么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则是教师的义务与责任。”王月芬认为,推进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是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应该成为未来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方向。
实践中,不少学校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比如:小课题研究、艺术赏析、体育锻炼、职业体验、创意制作等。更是将知识嵌入生活情境或学科探索情境,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员、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提出,作业的设计应符合脑与认知发展和加工的规律。例如,人脑中的识别网络、策略网络与情绪网络是学生完成所有作业都会启动的三个通用的神经网络,这三个神经网络的加工效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遵循三条原则:根据大脑识别网络的加工规律,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作业的呈现方式,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情绪网络的加工规律,可以设计多种作业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根据学生策略网络的加工规律,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来完成作业,以发挥其创造性。”周加仙说,除了人脑中的这三个通用的神经网络,教师还需要了解语数外音体美等不同学科学习时人脑的加工规律与机制。人脑中的这三个通用神经网络可以与我国的课程标准联结起来,例如,识别网络关注作业内容;策略网络重视作业的过程与方法;情感网络、动机网络强调对待作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确定明确的作业目标,并与学生交流作业的目标,这样才能达到作业的目的。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提高作业质量的突破口。”王殿军深有感触,教师布置作业,看似是一项常规而简单的工作,实则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只有吃透课标和教材,深刻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为出发点,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通过布置少而精的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作业、编题命题的能力,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业,不应该成为压迫孩子的“手段”。“作业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否则就沦为技术性的作业,应该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智慧、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王月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