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专家与家长面对面 破解“一年级焦虑”

刘晓惠     2021-07-12 11:13:53    中国教育报

“我家孩子6岁,下学期要上小学了,现在学写字来得及吗?”“在幼儿园里坐不住的孩子,到了小学能跟得上吗?”……日前,海南省海口市港湾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上百位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困惑和问题,并邀请多位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入园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沙龙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如何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如何破解家长“一年级焦虑”。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主任关心凤有着多年基层小学教学管理经验,她认为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共同携手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前提。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为小学和幼儿园科学平稳过渡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南。

“幼小衔接不仅仅只是大班下学期的一项任务,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家长大可不必有‘孩子不能落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在关心凤看来,让孩子在上小学前超前学习知识没有必要,“我接触过很多小学的孩子,有的在上一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上百甚至上千个字,他们在刚入小学时可能占一点优势,但一个学期后,他们和其他孩子的识字量并没有太多区别,从长远来看,‘抢跑’并不能体现优势。”

对于许多家长担心的孩子学习时间短、跟不上进度等问题,关心凤表示,“小学教材都是零起点,不必担心跟不上的问题。孩子如果提前学,反而容易造成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不可拔苗助长”。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幼教教研员吴海虹认为,幼小衔接不仅是帮助孩子为入学做准备,也是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为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做准备。“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幼小衔接需要孩子在生活上向小学靠拢,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上厕所、收拾玩具、摆放碗筷等。”

在以往的调研中,吴海虹发现许多孩子对于上小学感到恐惧,恐惧源于父母对小学生活的负面描述,如“上了小学不能玩,作业很多,要天天上课”“考试要考到90分以上才可以买玩具”“上课不认真,老师就会批评你”……“这并不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父母不应该吓唬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对未来满怀欣喜,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引导孩子由衷地为成为小学生而好奇着、梦想着、行动着,这样的心理是幼小衔接最好的状态。”吴海虹说。

同时,吴海虹也为家长支招幼小衔接具体工作,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一起准备小书包、一起聊天做游戏、一起阅读儿童书籍、一起外出旅游……“幼小衔接不仅是孩子要做准备,家长更要做好准备,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的个体,请家长带着一颗懂孩子的心、一双看得懂孩子的双眼,尊重幼儿学习方式,科学做好衔接工作。”

在交流讨论环节,幼儿家长吴君静提出了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在幼小衔接中,如何引导孩子写字入门?”对此,海口市港湾小学副校长李学慧表示,在大班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书写准备,比如让孩子先学会握笔,画一些简单的点、线、面图案,握笔涂鸦可以帮助孩子熟悉写字的感觉。

“孩子很调皮,我很担心上小学后,老师管不住他。”面对幼儿家长的困惑,李学慧疏导道,“孩子目前还是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状态,家长不用焦虑,等孩子真正入学一年级,在小学的环境中,老师会立下规矩,用小学老师独到的管理技巧,如‘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不乱看’等口令,帮助幼儿矫正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相信孩子一定会有变化。”

《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小衔接应是双向衔接,要从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两个阶段共同入手,教育部门如何部署推动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实施?

活动现场,国家督学、海南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卢焕雄表示,下一步,海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将启动督查,对幼小双向衔接教育教学方式、硬件条件等事项作出具体要求,并促进幼教专家与小学教育专家开展幼小双向衔接联合研究,科学引导家长消除焦虑,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简历“整容”成生意?当心“敲门砖”变“绊脚石”
下一篇:"博士巷":崇文尚学良好家风的见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