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甘肃省每年将通过定向委托培养、在职教师在岗培训等方式,为全省乡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培养、补充一批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型教师,使乡村学校拥有一批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教师。不只甘肃,这种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的做法也是很多省市的选择。
发展农村教育,根本在教师。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村小、教学点,师资薄弱是共性问题,也是老大难问题。定向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有助于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的难题;有助于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如果这一举措落实得好,还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让乡村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但是,就以往的经验来看,除了培养优秀教师,乡村学校最大的问题是难以留住优秀青年教师。即便是本土的青年教师,也存在“孔雀东南飞”的情况。所以,让培养出来的全科型教师留得住,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入调研城乡教师的工作实况,把脉乡村教师“东南飞”的原因,并形成与培养计划配套的“留住机制”。
从现实情况看,不少乡村学校是寄宿制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教师工作时间更长,非教学工作量更大。再加上乡村的交通、生活设施等较为落后,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青年教师较难长期安心在农村工作。
让优秀的全科型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加强:要对本土师范生进行家乡情怀教育,让他们有扎根乡村教育的愿望;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长期扎根农村的教师更有获得感;统筹解决好乡村教师居住困难的问题,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职称和荣誉倾斜制度,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全科教师成长机制,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
乡村教育要想发展得好,助力乡村振兴,不仅要创新破难,还要着眼长远,巩固创新成果。定向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的创新举措,好的机制将有利于此计划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期待。(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