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江西信丰一百七十一支小分队“送教上门”

把课堂搬进残疾孩子家中

2021-06-18 10:00:27    中国青年报

特教老师何冬香用半年时间教会14岁的王焕宁(化名)刷牙;数学教师史名联花一年时间带15岁的何殊(化名)跨越“数字鸿沟”,连贯地从1数到15……“送教上门”这场教育实验已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持续了7年。

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启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给无法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让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信丰县组织171支送教小分队走遍全县300多个村组社区,把课堂搬进孩子们家中。

从信丰县城出发,沿着山路驱车60多公里,就到了藏在大山深处的王焕宁家。第一次见到何冬香时,王焕宁只是一个劲地咧嘴笑,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何冬香拿出一个蓝黄相间的皮球给他玩,皮球上下左右乱窜,王焕宁的双手和脑袋也顺着球的方向移动。何冬香又掏出一串木珠、几根粗细不等的绳子,和他玩穿木珠游戏,几轮下来,王焕宁“卡”在了一根直径两厘米的绳子上。

“拍皮球、穿木珠是为了评估送教对象的肢体协调能力、精细动作等各项情况。”何冬香解释,送教前,特教老师为孩子们进行全面的教育康复评估,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和服务手册,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教育康复方案。

2015年1月,信丰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每年8月,县教育局包校干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乡镇普通学校教师组成若干个调查组,对全县所有登记在册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地毯式走访摸排。

汽车开进乡镇,导航就失灵了,调查组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说普通话,当地村民听不懂;村民讲方言,调查组听不懂。

工作刚启动时,信丰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红艳和队友吃过不少闭门羹。一些家长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不让调查组进门;还有的家长认为,领导干部上门拍个照就走,不解决实际问题。不止一名家长问:“你们能给我解决低保吗?”

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第二年摸底走访时,调查组在基本信息访谈中增设“是否有低保”一栏,并将这项统计数据和送教对象的各项情况一并反馈给县里。家长们开始愿意配合工作人员做访谈,有时还和他们讲讲心里话。

信丰县每年拿出3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资金支持送教上门工作。对于无法到校上课的孩子,县里还给他们定制校服,春节前还帮着置办年货,给这些特殊家庭送去暖意。

有多重残疾的王焕宁在见到何冬香前没上过学,穿衣、吃饭都要父母协助。在何冬香看来,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比文化课教学更重要。教会这个14岁少年刷牙颇费周折。为了让他对刷牙提起兴趣,何冬香特意买了有奥特曼图案的牙杯、牙刷;每完成一个动作,还奖励一包虾条。王焕宁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学会了刷牙。

截至目前,信丰县累计为386个极重度和重度残疾孩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送教课时累计4.5万余节。“普特携手”的送教模式打开了越来越多孩子的心门。

在送教团队中,一名特教老师负责肢体康复,两名普校教师主攻文化教学。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状况,送教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各有不同。一开始教师会教授简化后的普校学生教案,但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后才发现根本行不通。

15岁的何殊有智力残疾,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认识阿拉伯数字。信丰县新田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史名联的目标很明确——教她识数并记数。他降低教学难度,第一节课用的教具是10根小木棒,将餐桌作为临时讲台和课桌。每在餐桌上摆1根木棒,就意味着数字增加了1个。

数到3,何殊不会了。史名联放慢教学进度,每次只教1个数字,并不断巩固复习、加深其印象。苹果、香蕉、花生等家里的一切事物,都成了临时教具,就是为了让数字更具体可感。

何殊的注意力有时会不集中,两眼处于无神状态。每到这时,史名联就会陪她玩一会儿,为其缓解压力。经过一年的送教,何殊不仅能记住15个数字,性格也开朗了不少。看到史名联上门,她会主动上前打招呼,热情地拉来凳子邀请他去家里坐坐,给他泡茶喝。

“7年里,我们没有放弃义务教育阶段的任何一个孩子,保障每周1次上门送教。”黄红艳见证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爱心接力,“对于一些极重度残疾孩子,送教老师甚至会陪着他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刻”。(记者 陈卓琼)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161名学生运动员将出征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下一篇:扎根昆山,见证学生们的梦想开花结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