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江苏18年持续探索五年制高职育人模式改革——

五年一贯制高职“贯”在哪儿

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王琼    2021-06-15 11:49:12    中国教育报

每年5月份,国内测绘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南京市测绘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储征伟就习惯性往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跑。“我们就是喜欢他们培养的学生。”储征伟告诉记者,早在20多年前,研究院就与学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今年又再次签约共建测绘专业学院,“学校将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信息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与我们的发展理念和方向不谋而合。”

将前沿知识融入到技能人才培养当中,是五年制高职的一大优势。早在本世纪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就作出进一步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顶层设计,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江苏正式成立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五年贯通长学制”的“集合式”高职发展品牌。

“五年制高职是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实行五年贯通培养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18年的发展探索,五年制高职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教育现代化、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适应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蓬勃动力。

建构“适合”教育,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在江苏南通,卫生医疗单位有80%的护理人员毕业于同一所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我们学校的职业护士考试有着100%的通过率,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从事护士的职业理想。”毕业于该校、后留校任教的崔慧娴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在五年制高职,很多学生的职业理想,从入学之初就逐步奠定。与此同时,从面向全体的“普适性”教育,到专业与创业融合的“演练式”教育,再到基于项目的“实战型”教育,五年制高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渐进”的机会,也提供了“渐进”的经验。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点是入学起点较低、成长跨度大,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高中后高职、应用型本科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别。”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分析说,通过五年贯通培养,可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发展需求,建构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台阶。

去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发挥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效能,彰显长学制贯通培养优势。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夏成满看来:“综合性强的技能一定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形成,一定要有全面、完整的训练过程。”

早在2007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展课程改革,将人才素养、专业技能、岗位实践进行五年贯通设计,其课程内容重实践、适需求,并开发了129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各办学单位在省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每年滚动式修订。”院长刘克勇介绍说。

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确保联合职技院各办学单位做到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让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通、使职业标准和技术技能规范相衔接。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分段递进、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递进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综合能力。

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记者看到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王玲勇正在车床上进行操作,两个小时的时间,他通过不断调整手轮对刀,做出了简单的零件,这是他在校期间的“拟岗”实习。该校校长蔡军介绍,学校实行“拟岗、轮岗、顶岗”三段递进实习教学模式,从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到在企业一边上课一边轮岗,再到预就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了理论教学、技能培训与岗位融入的无缝衔接”。

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统计,五年制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提高。“近几年,我们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陆续开发了55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所有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加快建设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教材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刘克勇说。

深化“融合”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韦功是南京地铁的一名综合调度,在南京“十线齐发”的今天,他实习和工作过的线路有八条之多。韦功告诉记者,从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工程系求学开始,他的生活就与地铁挂上了勾。连续多年,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向南京地铁输送学生多达上百名,成为南京地铁的“人才摇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相关负责人普遍认为,五年制高职是‘家门口’的大学,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曹玉梅分析说,这与五年制高职主要围绕本市县范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招生就业以当地为主分不开。

在办学实践中,五年制高职坚持需求导向,突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急需。据统计,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回(在)生源地就业比例在85%左右。当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个办学单位仍在不断地进行专业调整,聚焦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学前教育、护理、现代服务业等技术技能训练周期长、教学内容复合性强、贯通培养优势明显的专业,退出一批条件不足、需求不旺、水平较低的专业。

为适应专业发展需求,无锡机电分院每年都会邀请当地大中小型企业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该校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徐自远介绍,随着无锡物联网中心地位的凸显,从2017年起,学校就开始进行专业调整,适时开设了物联网专业。

“与中职相比,我们的订单班并不多,因为5年时间比较长,我们没办法保证学生能够按单培养。但是,我们的交叉专业很多,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林春告诉记者,在常州从“工业重镇”到“智造名城”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停办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3个专业,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等6个专业,以专业大类改革为支点,着力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度,并创建了5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

与此同时,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还充分发挥“长周期育人”“本地生源为主”等独特优势,与地方政府通力配合,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实践,其培养的学生大受企业欢迎。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经过五年制高职培养的学生态度端正、肯干愿干,同时技能熟练、能干会干,对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很娴熟。“从这两点可以看出,不管是职业意识培养还是知识技能教育,学校针对学生在校传授的内容与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非常贴合。”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荣胜说。

为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江苏特别设置了毕业生社会地位、毕业生贡献率等发展性指标,建立了基于发展观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别于中职、高职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关注职业性、实践性、区域性。

优化“联合”机制,集群提升办学质量效益

“五年制高职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对齐高职的各项标准,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奠定基础。”5月初,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张跃东,面对数十位来自江苏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感慨地说。10多年来,这个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强大脑”。

从2003年6月江苏省政府批复成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来,这样的“合作”成为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常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宏观管理指导与各办学单位具体办学有机结合起来,与各办学单位之间建立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小学院”内设5个职能部门,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进行管理、指导和服务,“大学校”涵盖了53所分院、36个办学点和4所高等师范学校等93个办学单位,分布在全省13个设区市。

“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形成了江苏职业教育集合式办学模式,基础是联合,突出共享。”曹玉梅说,学院整合全院智慧和优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学院设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协作委员会等九大平台。

季诚教授是该学院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的秘书长,这个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覆盖学院6所分院和1个办学点。为推进各校专业的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专业协作委员会开发了39本院本专业教材。季诚告诉记者,专业协作委员会的核心任务就是调研各校专业建设情况,牵头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

在各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带领下,联合职技院各办学单位之间互惠互利、资源共享,集约化整体推进专业建设,仅在近5年就创建了27个省份五年制高职现代化专业群,组织编写510多部专业课程院本教材,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重要支撑。

这一联合共享机制让江苏五年制高职发展迅速,发挥了“1+1>2”的整体效益,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和特色化,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在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畜牧兽医大赛期间,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共同制定学生训练手册,共享训练资源,最终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荣获畜牧兽医大赛金牌,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荣获银牌。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让学生更好适应企业需求成为学校育人的新课题,学校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共享调研成果、教学资源,研究开发现代养殖业专业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动物工程系主任孙强东说,近5年,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人数增加了5倍。

记者调查发现,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办学单位根据地方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重点突出、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呈现“和而不同、各具千秋”的局面。“至‘十四五’末,全省将建成20个左右具有五年制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集群。”刘克勇说。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15日第1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方协作、积极举措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成效
下一篇: 预付金“紧箍咒”能否防培训机构“跑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