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帮11岁白血病女孩圆“考古梦”

2021-04-08 15:04:17    新华每日电讯

雨后,杭州周边一处考古遗址泥泞难行。11岁小女孩牛牛蹲下身,左手轻托着刚出土的残缺陶器,右手拿着手铲,仔细清理上面的泥垢。

“你触摸到了历史呀。”妈妈张晓平站在牛牛身后,温柔注视女儿用手指轻轻划过陶器上凹凸不平的印纹。她说女儿“太幸运了”。

这份幸运由许多人“精心定制”。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牛牛向公益基金会“梦守护”递交了一份天真的心愿,由此,在这场“圆梦”行动中,许多个大人,心照不宣地帮助一个小孩成为一名“考古学家”。

牛牛的梦想

早上9点,牛牛醒来,比平时稍晚。

前一天晚上,她得知自己可以去一处主体年代为商周时期的遗址“考察”后,便拉着妈妈复习自己在书中读过的历史。因为“太兴奋”,她到晚上11点多才睡着,尽管持续的化疗已经使她体力下降,容易疲惫。

早饭过后,母女俩到医院验血,这是牛牛自2019年8月确诊后的“必修课”。经历了几轮治疗,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坚强地接受骨穿刺、腰穿刺和“针一扎进去就会痛得发抖”的化疗药物注射,咬牙忍住不哭。

穿上粉色小棉袄,白色编织帽子上有两只兔耳朵,小袋子里装着新买的核桃酥和小麻花。“妈妈,我带点吃的给志愿者哥哥姐姐们一起吃。”牛牛在狭小的出租屋里跑前跑后,不时凑到正在接电话的妈妈身边。

“哥哥姐姐”是一个让牛牛兴奋的存在。休学治疗的生活沉闷单调,但新阳光病房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会定期给她上课。每次,牛牛都要抓住机会和他们聊会儿天,时常主动“拖堂”。

“他们会跟我讲大学的生活,我也跟他们讲我的生活,还有我看到的历史故事,还问他们我不懂的历史问题。”

去年4月,牛牛在病房里读到了“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书中不同朝代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描写,为她枯燥的治疗生活照进一束光。在妈妈的陪伴下,她又在书店里找到各种历史相关的书籍。这些书不仅滋养着她越来越旺盛的好奇心,也让一个愿望在她心里越扎越深:

“我想做个考古学家,因为我发现历史太好玩了!”

3月1日,牛牛把愿望写信告诉位于杭州的“梦守护”公益基金会。收到信后,创办人徐文骏立刻着手联系。“我们已经帮157个罹患重大疾病的孩子实现了心愿,这个愿望很特别,我们也会尽全力帮她实现。”

一周后,“梦守护”的志愿者们陪着牛牛来到杭州周边的跳头遗址。遗址项目负责人林森带领她顺着工人们临时搭建的台阶走进考古探方。

当林森把一件残缺的印纹硬陶器物递给牛牛时,她紧张得不敢伸手,眼睛却亮亮的。“我不敢动,我觉得它好脆弱。”几分钟前,她亲眼看着林森踩在积水中,把它从淤泥里挖出来,兴奋地拍手尖叫。

她的小手指触碰在裹着泥的陶片上,学着考古学家的样子,一点点清理这些出土器物。“你现在知道考古学家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了,还想当考古学家吗?”指着林森平时吃饭休息的简易工棚,张晓平笑着问女儿。“我现在更想当了!”牛牛的“兔耳朵”飞舞起来,“我今天特别特别地开心!”

妈妈的注视

张晓平的一天开始得更早些。早上7点,她悄悄起床,出门买菜,准备早饭。

从医院回来,她打开记录本,登记女儿验血的结果。各项检查指标依序排列,正常的用黑笔写,异常的用红笔写,治疗和身体状况也都记录在册。这份笔记,每天都在更新。

在女儿面前,张晓平不会刻意避谈病情。孩子很聪明,瞒是瞒不住的,“人的恐惧源于无知”,她乐于把女儿当作朋友,平等交流。

张晓平只有一次“失控”。当医生刚告知她女儿确诊的消息时,她“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但十秒钟后,她静了静,深呼吸,立刻恢复理智:“我们要怎么治?”

她要求自己短时间内接受现实,调整情绪,积极治疗。“你虽然生病了,但是一定会治好的,到时候还得上学。”

张晓平总是温柔地陪伴和注视着女儿。

化疗前,牛牛不愿剪掉长发,担心朋友们会“不喜欢”她。张晓平把朋友请到家中玩耍聊天,解开了女儿的心结。女儿变成小光头,张晓平说:“牛牛小光头真可爱呀!”住院治疗耽误了上学,牛牛要读两年四年级,张晓平说:“真好,回去牛牛就是学霸了!”

没有人生来坚强,张晓平选择了坚强。这份爱的力量,把牛牛紧紧地包裹起来。

在跳头遗址,张晓平拿着湿巾跟在牛牛身后,随时准备帮她擦手,却始终没忍心打断。

“哇,好复杂啊,我看不懂。”牛牛翻阅着桌上的考古发掘报告。“这世界上的知识太多啦,我们慢慢学。”张晓平望着女儿,眼里有了憧憬,“妈妈也跟你一起学。”

张晓平相信学习能让人有价值。但她不着急,女儿能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治好了病,她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她的梦想可以慢慢实现。

圆梦之旅结束了,生活如常行进。但张晓平知道,女儿心中已然有一颗种子被深深种下,在她幼小的身体中平静生长、等待发芽。(记者郑梦雨、王思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谁来帮孩子摆脱“沉默的噩梦”
下一篇:凭什么不让孩子在校园喧哗打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