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班里来了特殊孩子,怎么办?

——代表委员为特殊教育发展支招

记者 高毅哲 唐琪 欧媚    2021-03-10 10:30:03    中国教育报

“看着孩子可怜,从政策到良心,我都得收,但是收这一个特殊孩子,全班的教学都会受影响。我该怎么办?”

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调研时,时有同行向她诉苦。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半的特殊儿童就读于普通学校,这种模式也叫随班就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孩子面临不少困难。

随班就读不能只求“随班就座”

为什么特殊儿童要在普通学校就读?柳茹解释:“这属于融合教育。它主张不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孤立于封闭隔离的教育环境中,而是支持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各阶段的教育。”

但在实践中,融合教育存在不少困难。比如,一些特殊儿童存在攻击行为,甚至会严重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

“对特殊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能够有效支持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开展家长工作并不容易。”柳茹说,“家园之间无法形成共识,孩子得不到适宜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不仅会影响特殊儿童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也无从谈起。”

其实,早发现、早干预在医学界早已形成共识。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校长王欣会介绍,据我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孤独症快速增长,已占我国精神类残疾首位,“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可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能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强度,减少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

此外,普通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的学习与实践,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空白,面对特殊儿童,他们往往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常年关注特殊教育。她说,大部分普通学校在工作机制建设、师资专业水平等方面很难满足有特殊需要学生的随班就读需求,导致随班就读常常演变为“随班就座”“随班混读”。

“如果无法给予特殊儿童适宜的教育支持,就会使‘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面临挑战。”柳茹担心。

临时性帮扶需转化为长效机制

2020年,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西城区创新工作方式,由特殊学校的专业教师负责某一片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里特殊孩子的专业指导,并在机制和待遇上予以保障。柳茹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临时性的帮扶指导,意义有限,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她说。

2020年秋季学期,福建省厦门市莲花学区的4个特殊孩子顺利升入初中,并和普通孩子一起参加分班。早在读小学时,这4个孩子就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读。

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得益于厦门对特殊教育的一揽子长期支持计划。厦门对全市参与资源教室管理的教师和特教教研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还组建全市随班就读教研组开展研训。同时,厦门还在普通学校建成43间供特殊孩子使用的资源教室,使特殊孩子在各方面享受到专业的教育资源。

邰丽华建议,要围绕特殊学生的需求,整合校内已有的硬件、软件,引入必要的外部专业支持,保障教育品质。

柳茹认为,幼儿园与特教机构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完善育人保障体系。从特教机构引进专业人才,为有需要的班级配备心理教师,提供有质量的心理辅导和康复训练;在特教师资力量薄弱地区,可通过实施特教学区负责制,选派特教机构优秀教师巡回指导,支持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

加快顶层设计,合力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问题摆在眼前,积极的探索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如何机制化、长效化?今年,柳茹郑重地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提案》。

她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优化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推动融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出台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专项政策,为特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强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增设融合教育课程,支持教师在职前阶段掌握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

特殊儿童的早期筛查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王欣会建议,卫健委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或方案,将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要项中,将复筛确诊的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加强初筛后发现、转介、复筛的机制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另外,也希望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孤独症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科普宣传。”王欣会期待,多渠道建立科学、系统、持续的科普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孤独症,帮助家长了解后续康复及支持儿童康复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代表委员把脉青少年"网瘾"难题
下一篇:教育“痛点”成两会焦点 大国当办强教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