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当不好家长,将有法律管

本刊记者 张配豪    2021-02-24 11:00:55    《人民周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实中,父母究竟应该怎样担起“启蒙老师”的责任,科学教育和引导孩子,是当今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个草案给父母和监护人立规矩,给政府职能部门定责任,同时规定必要时国家可以干预家庭教育。

 

多数家庭“教子不当”

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是家庭教育立法的一个重要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胡邓表示:“学校主要负责的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而基本常识的传递以及孩子初步品行与性格的形成是在家庭教育中。社会教育主要是给孩子提供生活环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三者之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重叠。”

草案对家庭教育的概念给出的界定是:“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引导和影响”。在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方面,草案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家庭环境出现了不同的教育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庭本身的质量好坏是影响家庭教育水平高低的前提条件。“家庭教育通常容易在以下方面出现问题。首先是由于经济等原因,监护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其次是很多家长认为付了钱就是尽到了责任,比如给孩子雇一个好的保姆。事实上并非如此,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生活、体验的过程。还有就是家庭本身原因,比如离异的家庭等。”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近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2/3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育不当的问题。教而不养、责任缺位、家庭暴力等突出问题摆在大众面前,敲响了家庭教育的警钟。甚至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娇惯、放任,让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

 

惩戒可以,家暴不行

针对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和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该草案还赋予学校、村(居)民委员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批评教育和督促的权力,明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对强制家庭教育的实施作出规定。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表示:“孩子被家暴,不仅遭受严重的身心摧残,甚至会导致孩子成年后的攻击性,使孩子从受虐儿变成施暴者。这个恶性循环,一定要遏止。立法其实就是要告诉各位家长,家庭教育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在家庭当中既有血亲关系,还有一层关系叫法律关系。”

也有家长对草案中提到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这一内容感到困惑。当孩子调皮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到底该不该打?家庭教育惩戒和家庭暴力的边界又在哪儿?

“好孩子不仅仅要夸,其实好孩子也需要有一些惩罚,但是惩戒和暴力家暴是有区别的。”胡邓进一步解释道:“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暴力主要源于家长情绪的宣泄,孩子只是一个诱发因素。惩戒绝不等于家庭暴力,它一定是建立在对孩子尊重还有保护的基础之上。孩子是需要管教的,而这种管教必须要讲方式、方法。”

“家暴有一个核心的要素是控制。也就是一方对于另外一方是通过暴力的行为,想要使你达到完全服从于我的目的。而一般父母对孩子的一些小小的惩罚行为,更多的是想要引导孩子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发展。”宗春山说。

 

最好的家教是“陪伴”

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多数家长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很明确、清晰的教育理念。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

草案关于父母或者监护人的责任,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提法。比如即使是离异家庭,也必须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另外还特别提出很多具体的方法和要求,比如要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作用等。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具体要求该如何量化?当然,法律是底线,不是标准,不能解决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中国家长接受的相关教育和训练很少,这是家庭教育体系的一大缺失。实际上,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教育”。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及社会力量正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方兴未艾,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在一些地方初步形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张丽云指出,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陪伴这件事情,在整个未成年人教育当中是最重要的。高质量的陪伴是你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去倾听他、了解他、帮助他、鼓励他,还要提前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中的成长规律。你跟孩子亲近,孩子在感情上就会认可你,只有在感情上认可你之后,你说的话他才能够听进去。因此,陪伴才能够真正了解彼此,真正了解才能够发现问题所在。”

“我认为建设一个和美的家庭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储朝晖说,“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用双重标准对待成人与孩子,比如要想让孩子爱学习,自己就要爱学习。家庭教育是终身的,一辈子都在进行,而且是双向的,父母教育孩子,也要从孩子身上学习。”

(《人民周刊》2021年第3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下一篇:“叮叮当 敲麻糖” 退休教师讲述民谣背后生动有趣的故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