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可以再开放些

张丰    2021-02-24 10:30:41    中国青年报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本科课程,引起一片赞誉。最近,北大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核心课,含396个名额;清华将向北大学子开放27门优质课程,含299个名额。

很多人打趣道,终于不用纠结是上北大还是清华了——且慢,这种感叹有点过于抒情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两校只有几百名学生能够通过这一渠道去“隔壁”上课。而且,说到底,即便将来开放程度再大一些,也只是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因此受益。

互相开放本科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旁听或者选修,它的核心在于互认学分。在北京各高校之间,学生的蹭课现象一直存在。笔者至今怀念在北师大读书时,骑自行车去北大蹭课的时光,冒着冬天的严寒,骑车几十分钟,找到教室后,常常没了座位,就站在后面,这让听课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受苦本身就是一种仪式,你不会有任何困意,似乎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更快。我猜,老师如果知道旁听的人有外校的,也会有一点感动,人们是因为纯粹的求知欲才来到这里。

这种旁听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不正规”。学校不会禁止,但是也不会给你提供方便。放学了,你想去食堂吃饭,因为不是本校学生,便没有饭卡可以使用,大多数窗口都不接待你。但是消息灵通的人士会告诉你,某个食堂的某个窗口,可以收取现金——你总会找到办法,这也是学校给你留的一点空间。

来自北大、清华之间的“本科课程互认”,当然不是针对旁听生的开放,而是两校之间正规的、经过挑选和审核的选修课。这种“本科课程互认”的基础,其实是学生的高考成绩。一个能考上北大的学生,多半也能考上清华,他的遗憾只是没法同时读两个学校,感受两个学校不同的课堂氛围,“互认”给了一部分学生这样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讲,它让北大和清华的录取机会变得更加珍贵了,考上一个,有时候就等于考上两个。

这样讲并不是否认这次尝试的价值。它是有勇气的一步,也表明中国的大学能够更开放一点。至少在技术层面,现在的选课系统、食堂系统都可以作出优化,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大学的“围墙”并不是几个大门之间的物理实体,而是一种思维的局限和束缚。

学校的顾虑可能在于,如果更大范围内放宽选课系统,可能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其实,如果选课是基于自己教师、教室的承载量,公开面向更多高校发放,严格预约流程,就能做到有序管理。

事实上,放开部分课程,尤其是通识类选修课,可以让知识的影响力变得最大化,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好学的风气,这一点都不会影响学校的收益。先在北大、清华之间“互认”,这是值得称赞的一步,但是这一步还不够,还应该继续向前迈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民时评: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行动纲领
下一篇:学校收门禁卡服务费的“创意”是谁拍板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