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他的课堂在大巴山深处

2021-02-01 10:27:30    人民日报

1月26日,一下班,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许金山就驱车出发,直奔距重庆主城5个小时车程的城口县。为研究和推广大巴山中蜂养殖,他已经把这个重庆最偏远的县当成了第二个家。

城口,位于大巴山深处,山里的冬天寒风刺骨,冷气顺着衣缝往里钻。夜里12点多才到,第二天一大早,许金山就往蜂场赶。“蜂种很成熟,下一步要增强抗病能力。蜂箱数据的智能化采集方面,还有几处难题待突破。”看系统、查蜂箱,就蜜蜂过冬的细节,许金山对蜂场负责人郑勇叮嘱了一遍又一遍。

许金山与城口县结缘于2015年10月。那年,许金山为学校扶贫项目到城口考察,发现当地很多农民养蜂取蜜。“大巴山中蜂质量优秀,但是农民没有技术,就是‘看天收’。蜂群一两年后就退化飞走了,老百姓无法获得稳定收益。”许金山说,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跑遍大巴山区,遍访全县蜂农,那两年,许金山一有闲暇就奔大巴山,车子一年跑了10万公里。“有时候两三天,有时候一周,所有村子都去遍了,住过乡镇宾馆,也住过农户家里。”许金山说,“最高兴的是找到野蜂群,拎着口袋就去收。”

研究蜜蜂,被蜇是家常便饭,许金山笑称自己“疼还是疼的,但已经疼出免疫力了”。在一次又一次被蜇的过程中,他和团队从搜集的140多群蜜蜂中逐渐培育出产子率、采集力能长期保持稳定的新一代中蜂。

科研任务圆满完成了,但许金山还想再多做一些。他主动申请成为城口县的科技特派员,和团队成员一起组建城口中蜂特派员团队,“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能把研究成果应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从此,大巴山就成了许金山的课堂,山里的蜂农都成了他的学生。田坎上、院坝里,许金山在蜂箱旁给蜂农现场解决问题。对贫困户,他免费赠送良种蜂群。

许金山说,乡亲们特别淳朴,经常下了课也不愿让他走,一定要请他到家里吃一口腊肉,喝一口米酒。

“以前,城口人养蜂不知道怎么管,一箱蜂最多能养两年,一年产蜜也就5到10斤。有了许教授的研究,现在一箱平均多产5斤蜜,而且质量也上了台阶,价格也更俏了。”郑勇说,质量最好的高山蜂蜜,一斤能卖500多元。

在蜂群数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城口县蜂蜜产量已由2017年的720吨增长到2020年的1200吨,产值从8640万元增长到1.8亿元。

“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是支撑我在大巴山奋斗的动力。”许金山说,他正在改进智慧养蜂系统,研究无人蜂场,希望让蜂农不必再苦守高山蜂场,拿起手机就能养好蜜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谨防教育培训等预付式消费“跑路前促销”
下一篇:让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