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规律

肖纯柏    2021-12-22 11:16:51    光明日报

中国共产党是百年大党,也是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节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执政使命,告诫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深化了对党的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长期执政的底气,来自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党的百年征程表明,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靠奋斗得来的。一百年前,中国一度出现过三百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这些政治力量都没有担负起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大考中取得骄人成绩,中国不但站起来了,而且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把千百年来的小康梦想变成了现实,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正因为如此,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

从长期执政方位来看,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划不只是以五年为计量单位,而且居安思危、常怀远虑,以代际和百年为计量单位,以千秋伟业为奋斗目标。我们实现了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要在执政10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即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对时代之问的自信自强,也是对未来之问的自觉自省。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执政使命,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胸怀天下的情怀担负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发展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神圣使命。

从长期执政环境来看,执政系统以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为轴心,构建执政同心圆。中国共产党在拥有5000多年历史、56个民族、14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临管理9500多万名党员的治党重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面对各种风险和复杂矛盾,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保证。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方向性错误和颠覆性错误;越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上下同心,破解改革“深水区”的难题;越要发挥政治领导力的优势,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方法等等。

从长期执政定位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先进政党。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执政立场,长期执政的本质就是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西方国家的多党轮流坐庄和三权分立的执政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不是为了一党之利或者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等执政理念,坚持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注重保持执政党的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到新时代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内部,党的成功关键在于勇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敢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回顾百年的苦难辉煌,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路上必须交上优异的答卷,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法宝,也是实现执政千秋伟业的根本之道。

(作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嘉兴学院基地首席专家、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德阳市旌阳区:“三共建”助推商圈发展
下一篇:从三个历史决议看我们党如何总结历史经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