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四

评论员    2021-11-30 15:18:12    人民日报

2006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建设青藏铁路,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建过程中,广大铁路建设者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克难关,胜利完成了全线铺通的任务,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修筑进藏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修建青藏铁路。1958年,党中央决定建设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1984年这段铁路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经过全体建设者连续5年的艰苦奋战,在世界屋脊建成了一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运输大通道,突破了多年冻土施工、高原卫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难题,探索了复杂条件下重大项目建设的模式,谱写了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新的篇章,青藏铁路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设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证明,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面对高寒缺氧、被称为常人“生命禁区”的生存极限,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的铁路建设难度极限,青藏高原环境保护难度极限,青藏铁路质量高标准和运营高要求的极限,广大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挑战极限,以“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铁龙”为誓言,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为实现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要求,广大铁路建设者和铁路工作者开拓创新、勇创一流,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为信念,以一流的勘测设计、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运营管理、一流的技术设备、一流的建设标准、一流的服务水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人类铁路建设史、铁路发展史上的新辉煌。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饱含着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饱含着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饱含着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风雨无阻向前进。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发扬青藏铁路精神,敢于挑战极限、攻坚克难,不向风险挑战低头,不向困难艰险让步,顽强奋斗、自强不息,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坚持勇创一流、开拓奋进,以攀登高峰的志向,以追求卓越的恒心,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记录下青藏铁路带来的发展巨变。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30日 06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思想纵横)
下一篇:严密组织体系 发挥政治优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