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的身边事,精准发力,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把为民办实事办进群众心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响应呼声办好惠民事
“南三环附近能多修体育公园吗?希望家门口能多点健身场所。”成都锦江区静祥路的居民金先生提出了附近运动空间较少、就近健身不方便的诉求。成都市体育局迅速回应:在距离金先生家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的地方,有正在修建的锦江体育公园,里面有足球场、跑道等体育设施,建成开放后,可以满足周边市民的健身需求。
对体育局的答复,金先生非常满意。他还从体育局了解到,成都正依托天府绿道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满足市民开展篮球、羽毛球、网球、排球、五人制足球、乒乓球等传统运动和轮滑、滑板等新兴项目的运动健身需求。目前,绿道健身新空间已建成151个,还有60个正在建设中。
衣食住行,皆是民生所系。大事小事,办好皆是惠民事。
成都双流区每月开展一次“企业咖啡时”主题活动,由区领导带队,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收集的所有问题,建立统一工单台账,进行跟踪督办,并实行第三方测评。一次,麦可思数据科技公司员工钟源在“企业咖啡时”主题活动上反映:“我们大部分员工都是乘坐地铁、公交车到园区,由于地铁站周边公交车少,上班需要1个小时,能否帮助我们提高通勤效率?”
问题很快解决,钟源开心地说:“园区这边也增加了公交车,现在我们上班,下了地铁坐公交车,几分钟就可以到公司了。”
共建共治解决烦心事
初冬时节,晒着太阳在院坝里喝茶是成都温江区柳城街道南街社区居民陈大爷最喜欢的事:“只要一元钱,就可以喝上一杯热茶,安逸得很。”
这是一家“壹元茶馆”,社区居民不仅可以在此摆龙门阵、诉说家长里短,还能共商共议社区治理事项,社区网格员则借助“壹元茶馆”聆听居民烦恼、收集居民诉求、解决居民矛盾。
南街社区辖区内有小区、院落86个,其中老旧院落80个,群众诉求多样、邻里矛盾复杂已成为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南街社区抓住居民爱喝茶的特点,在老旧院落较多的团结巷23号院推出“壹元茶馆”民生项目,由院落党支部负责运营。今年以来,南街社区通过“壹元茶馆”收集居民各类诉求26件,发现并处理矛盾纠纷67件,调解成功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同样,被调侃为“稀烂街”的金牛区西南街片区,经过改造,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抚琴街道通过71场居民坝坝会、民意座谈会,收集群众诉求1204条,摸清了问题和需求。抚琴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堃说:“我们明确‘改不改、怎样改,群众说了算’,真正让群众成为小区治理的主人。”
今年4月,改造后的西南街社区全新呈现,30个院落升级改造后变得光彩照人,整洁、古朴、繁华,既保留了“老西门”的烟火气,又摆脱了“稀烂街”的历史,成为社区居民幸福的新家。
急难愁盼化为幸福事
“路面平整了,出行更加安全方便了。”前不久,成都青羊区融媒官微收到群众留言反映,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门口有一段路遇到下雨就会积水,给孩子们上学放学带来不便。官微迅速将线索反映给相关部门和辖区街道,问题很快解决,学生家长杨女士很满意,为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点赞。
一桩桩、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得到回应与解决,这些都是成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将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成都牢牢把握“办实事”这个基本着力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1474台新电梯装进成都老小区,让居民体验到“一键到家”的幸福;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6所,新增学位8.8万个,让居民体验到就近入学的幸福;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让居民体验到便捷就医的幸福;3150万元奖励资金“免申即享”发放到高新区18个项目,让企业体验到“政策找上门”的幸福……
事情办得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成都把市民满意作为检验为民办实事成效的第一标准,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截至10月,全市列入2021年完成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3092个,已完成1422个,完成率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