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基层党建质量创优为主线,以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重点,高质量统筹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积极打造“红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2021年被表彰为“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实施“红心领航”工程,强化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政治标杆。学院党委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牢牢把准政治方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制定落实《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有的放矢开展政治建设专项排查整改,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是切实加强政治领导。修订完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凡是教学科研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由党委会先行政治把关再提交党政联席会决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三是着力提升政治能力。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实施“红心铸魂”工程,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学院党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引领广大师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一是严把理论武装“思想关”。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党委中心组领学、党委委员督学、党支部联学、专家教授辅学、党员干部自学”的学习体系,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教师年终考核。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周末理论大讲堂”,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家宣讲团、教师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团三级宣讲团队,大学生宣讲团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二是严把意识形态“阵地关”。建立意识形态定期研判和内审内巡制度,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述职内容。统筹课堂教学、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对外交流、新媒体运营等工作,加强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组建“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入选重庆市新型智库。三是严把师德师风“建设关”。制定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选树育人楷模和示范团队,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明确师德“负面清单”,在人才引进、评优评先、职称评审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三、实施“红心强基”工程,筑牢组织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学院党委坚持基础夯实、质量创优,聚焦组织力提升,全面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一是组织设置标准化。优化党支部设置,教师党支部按系部横向设置,学生党支部按专业纵向设置,设立“大学生宣讲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2个学生特设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覆盖率100%,学生党支部书记全部由青年教师党员担任,设立专职组织员。二是组织建设规范化。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有指导、有准备、有主题、有报备、有记录、有检查、有反馈“七有”制度。规范基层党建,制定《党支部工作考评办法》等24个工作文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探索党员发展“一学、二谈、三审、四育、五看、六评”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党务管理信息化。常态化运用党务信息工作平台,打造“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上线“学习强国”订阅号,被中宣部、教育部遴选纳入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四是支部活动特色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组建“党的精神谱系宣讲团”,成立“红岩菁英”大学生党员示范班,开展“五个一”活动——读红岩档案、访红岩旧址、看红岩演出、讲红岩故事、悟红岩精神。建设“红心向党”党员学习室,打造“伟大的阶梯”党史学习教育墙。实施“党支部工作创新计划”,做到“一个支部一个特色工作法,一个支部书记一个典型工作案例”。
四、实施“红心筑梦”工程,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时代新人作为重要使命和职责,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一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四化同构”与特色大课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着眼川渝地域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开设“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教育强国”“大国三农”等系列课程。二是打造思政工作品牌“青马领航计划”。坚持思想引航,探索“三个结合”学生党建创新模式。与红岩联线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红岩党性修养实践基地。坚持管理护航,坚持“两早一炼”、打造“四来”课堂,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服务助航,开展“学生学术成长训练营”,打造“学生成长面试间”,构筑就业指导服务保障体系。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在96%以上,考研升学率达到70%。
五、实施“红心聚力”工程,推动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一是围绕立德树人“主旋律”,做到党建与事业发展同谋划。学院党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党的建设融入思政课改革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理论宣讲等业务工作,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学院党委科学把握立德树人规律、学科建设规律、思政课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统筹谋划制定“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练好管党治党“基本功”,做到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部署。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吹“一把号”、同奏“一个调”,重要议题经党委会把关后提交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适时开展“书记讲业务、院长讲党建”活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抓好办学治院“主战场”,做到党建与事业发展同落实。坚持党建引领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增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点。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思政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坚持党建引领咨政服务,师生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形成一系列代表性研究成果,提交的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中央及地方党政部门批示采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培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名师、国家级教学示范团队,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四是用好融合考核“指挥棒”,做到党建与事业发展同检查。把党建“软任务”与事业发展“硬指标”相结合,建立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考核机制,两者考核点目标一致、各有侧重、互相关照。发挥考核倒逼作用,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评优评奖、职称评审等挂钩,推动党建和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教授)